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收集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网;国外数据库PubMed和EMbase所有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2月5日。《针刺研究》(1985-2007.3)、《中国针灸》(1990-2007.3)、《上海针灸杂志》(1982-2007.3)、《针灸临床杂志》(1990-2007.3)、《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78-2007.3)、《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1995—2007.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1-2007.3)、《中医杂志》(1955-2007.3)并且追溯相关文献。通过制定纳入排除标准排除与本次评价不相关的文献,而后按照Cochrane Handbook5.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最后纳入研究进行风险偏倚评估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统计学部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ate分析。结果:本次系统评价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16个研究),纳入患者1211例,分别从5个方面进行了总结:○1总体有效率:Meta分析得出结果{OR=2.55,95%CI(1.75,3.71)},即结果表明针刺干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优于西药单纯治疗。亚组分析中单纯针刺组{OR=3.46,95%CI(1.73,8.71)};针刺结合西药组{OR=2.32,95%CI(1.49,3.60)},即统计结果表明,针刺或者针刺辅助西药治疗总体疗效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单纯西药治疗。○2症状积分的改善:2个研究参考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进行Meta分析结果{MD=1.40,95%CI(1.07,1.72)},其余3个研究因参考不同文献只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其中2个研究得出结论为针刺干预治疗FD效果优于西药组,1个研究得出结论为针刺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3胃动素的改变:共5个研究纳入Mate分析{MD=45.28,95%CI(13.81,76.74)},表明针刺干预治疗对胃动素的改善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优势。在亚组分析中,单纯针刺组{MD=67.65,95%CI(37.76,97.55)};针刺结合西药组{MD=-39.22,95%CI(-2.03,80.48)},即结果说明,单纯针刺组在改善胃动素优于西药组,而针刺结合西药组的疗效与单纯西药组疗效相当。○4生活质量的改善:由于参考了不同生活指数量表,因此只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其中1个研究参考了NDLQI生活质量指数积分,另2个参考了《SF-36》,统计结果都表明针刺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组。○5安全性:3个文献阐述了不良反应事件,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针刺组(4.55%)明显少于西药组(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