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开始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2003年的新课改,人教版生物教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涉及到生物科学史的内容明显增多。《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明确强调了生物科学史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阐述了科学史、生物科学史、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法,以荥阳市三所高中的部分生物教师共40人及荥阳高中、荥阳二高及荥阳市实验高中共8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双向了解荥阳市高中生物科学史的教与学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实践主要集中在:(1)对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生物科学史的内容数量、分布进行研究,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2)对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史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生物科学史在课堂中的几种运用思路。最后运用SPSS 20.0软件对学生的期末成绩、核心素养水平提升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以检测实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荥阳市高中生物教师对生物科学史的部分教育价值比较认同,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依然以高考为中心,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不会花时间在与考试关联性不大的科学史内容上,而对于高频考点中的科学史内容,则会花部分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里面的人物、方法及结论,并要求学生记忆。(2)荥阳市大部分高中生虽然对生物科学史比较感兴趣,主要依靠课上教师的讲解和教材获得科学史知识,学习负担较重,没有精力学习教材以外的科学史。总体来看学生对生物科学史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3)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合理、科学的融入科学史内容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成绩,并使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生物科学史内容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等。(4)新课改的必修教材中科学史的内容较多且分布的位置多样,如“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科学前沿”等;教材中的科学史存在详略不均,失败历史描述较少等问题。(5)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阅读教材、教参及网上相关资料来充实自己的科学史知识,并且依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从中挑选出数量合适、难度合适的科学史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时,科学史内容可以作为导入、课堂穿插调节气氛、组织探究活动的资料、习题背景、复习知识的线索等六种方式,将科学史融入课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相关资源,让科学史的课堂更加生动、饱满。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课下科学史学习不足的现象,提出如下建议: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不一定在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外,如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展示科学史、组织相关辩论会、组织专题讲座等。教师自己重视并引导学生重视搜集生物科学史资料,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又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