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IL-6、IL-8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各证型和胰岛素抵抗、IL-6、IL-8等指标的关系;并探讨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101例T2DM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7例,年龄29-82岁,平均年龄57.71±12.48岁。按中医辨证分为四种证型,阴虚热盛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4.09±11.77岁;湿热困脾27例,男性2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4.89±14.31岁;气阴两虚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9.72±10.74岁;血瘀脉络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1.63±11.65岁;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5.97±8.97岁;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IL-6、IL-8,计算Homa-IR=FINS/22.5e-lnFBG,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Active Index,IAI)=1/FINS×PBG,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 Cell Function Index,HBCI)=20×FINS/(FPG-3.5),空腹β细胞功能指数(Fasting b Cell Funtion Index,FBCI)=FINS/FPG。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健康对照组的 IAI、HBCI、FBCI,同时对 T2DM患者IAI及IR与中医辨证分型以及IL-6、IL-8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①DM各证型患者BMI都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或p﹤0.01),湿热困脾组都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或 p﹤0.01),气阴两虚组及湿热困脾组明显高于阴虚热盛组(p﹤0.05或p﹤0.01)。  ②T2DM各证型病程长短顺序为:阴虚热盛组<湿热困脾组<气阴两虚组<血瘀脉络组,其中血瘀脉络组明显高于阴虚热盛组及湿热困脾组(p﹤0.01),气阴两虚组明显高于湿热困脾组(p﹤0.05)。  ③T2DM四型的FP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阴虚热盛组明显高于血瘀脉络组(p﹤0.05)。血瘀脉络组及湿热困脾组FIN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阴两虚组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三组均明显高于阴虚热盛组(p﹤0.05或p﹤0.01)。  ④T2DM各证型中气阴两虚组、湿热困脾组及血瘀脉络组IA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明显低于阴虚热盛组(p﹤0.05或p﹤0.01),阴虚热盛组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气阴两虚组、湿热困脾组及血瘀脉络组HOMA-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明显高于阴虚热盛组(p﹤0.05或p﹤0.01),阴虚热盛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T2DM各证型均存在IR,IR程度各不相同,以阴虚热盛组最低。  ⑤T2DM四证型以血瘀脉络组HBCI最低,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正常组与气阴两虚组、湿热困脾组及阴虚热盛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脉络组 FBCI明显高于阴虚热盛组及气阴两虚组(p﹤0.05或p﹤0.01)。  ⑥T2DM各证型IL-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血瘀脉络组明显高于阴虚热盛组(p﹤0.05);T2DM各证型 IL-8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⑦T2DM患者IR与FPG、BMI、FINS、IL-6、病程等变量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IAI呈负相关(p﹤0.01)。并通过Partial相关分析表明,在控制IL-6影响后, IR仍与与FPG、BMI、FINS、病程等变量呈正相关(p﹤0.01),与IAI呈负相关(p﹤0.01)。说明IL-6是重要的IR决定因素。提示IR与FPG、BMI、FINS、IL-6等指标有密切关系,这些指标群可综合评估IR。  结论:①T2DM患者中医各证型显示该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变化,IR现象在中医各证型中也有不同的变化,从而说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②IL-6可作为T2DM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数。  ③IL-6与IR呈正相关,是重要的IR决定因素。
其他文献
背景:不孕症中约10-30%为免疫性不孕,在免疫性不孕中,9-36%由抗精子抗体(AsAb)引起,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已受到广泛关注。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激素为主,但因其副作用较多,存在一定的局
目的:采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动物模型,探讨中药逐瘀消癥汤(Zhuyuxiaozheng decoction)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1.自体内膜移植法建立大
目的:观察碘-125(I-125)粒子支架对正常兔食管组织的放射性损伤以及对食管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为碘-125粒子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通过将碘-125粒子装入固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对瘀血内阻型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活血化瘀代表方-桃红四物汤或者中药单体-川芎嗪协助新辅助化疗CEF方案治疗。研究治疗前后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BCRP基因的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敷贴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清中哮喘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8、IgE、IFN-γ及IL-4的影响,从而探讨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哮喘的作用机理,为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哮喘提
目的:  研究清气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以下简称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  方法:  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辨证属痰热郁肺型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