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矮秆蓖麻杂交种aLmAB8×CSR181为试验材料,以全膜覆盖、半膜覆盖、膜下滴灌3种覆膜方式为主因素,以3.8万株/hm2、2.7万株/hm2、2.2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为副因素,进行裂区试验设计,研究蓖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其研究结果如下: (1)全膜覆盖、膜下滴灌、半膜覆盖平均产量分别为3350.07kg/hm2、3168.24 kg/hm2、2971.35 kg/hm2,覆膜方式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在2.7万株/hm2水平下的平均产量最为突出,其产量为3310.85kg,2.2万株/hm2水平下的平均产量为3147.48kg,3.8万株/hm2水平下的平均产量为3031.33kg,3种种植密度下蓖麻的产量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矮秆蓖麻杂交种aLmAB8×CSR181在采取全膜覆盖、种植密度为2.7万株/hm2水平下的产量最高,为3529.80 kg/hm2。 (2)全膜覆盖处理下的蓖麻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均比半膜覆盖、膜下滴灌提前,且在密度为2.7万株/hm2时表现最优。覆膜蓖麻的出苗期提前,加快了其生育进程,提前成熟,从而在冻害天气来之前更多地积累干物质。不同覆膜方式、密度互作之间单株籽粒干物质大小依次为:QMFG-2.2、MXDG-2.2、BMFG-2.2、QMFG-2.7、MXDG-2.7、BMFG-2.7、QMFG-3.8、MXDG-3.8、BMFG-3.8。 (3)全膜覆盖下的株高、主茎穗位、茎粗高于膜下滴灌和半膜覆盖;叶面积在生长前期,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不断增加,到灌浆盛期叶面积达到生长顶峰期,峰值过后又逐渐减小。叶面积指数在各处理间由大到小依次是:全膜覆盖、膜下滴灌、半膜覆盖,在同一覆膜方式下随种植密度增大,叶面积指数呈递减趋势。 (4)上中下叶片叶绿素a+b平均含量变化幅度在3.396~3.871 mg/g之间,从大到小的顺序为:BMFG-3.8、MXDG-2.2、QMFG-3.8、MXDG-2.7、MXDG-3.8、QMFG-2.7、BMFG-2.2、BMFG-2.7、QMFG-2.2;在覆膜方式之间,叶绿素a+b平均含量:MXDG>QMFG>BMFG;在种植密度之间,叶绿素a+b平均含量3.8万株/hm2>2.7万株/hm2>2.2万株/hm2。总叶绿素含量上层叶片>中层叶片>下层叶片,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在矮秆蓖麻杂交种aLmAB8×CSR181植株不同部位叶片含量大小一致。 本试验中,蓖麻在全膜覆盖2.7万株/hm2水平下的产量最高,比膜下滴灌增产181.83kg,比半膜覆盖增产378.7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