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不息,知行不止。自先秦开始,中国的哲学家便开始对人类的致知过程与践履过程作比较自觉的思辨,并由此形成了多样的知行学说。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行为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知行观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时代内涵和更高的发展要求。然而,尽管知行问题被探讨了千百年,但知行脱节的现象依然在当代社会现实存在,甚至一度成为人们难以走出的怪圈。当代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青年群体,他们的主流知行观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也存在着问题和矛盾,有的还相当突出。对此,在新时代下提高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加强大学生知行观培育势在必行。 大学生知行观培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首先,遵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路,在中国传统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知行观的相互关照比对下,以此为理论依据和知识借鉴,阐明大学生知行观培育的时代内涵和特征,创新性地概括了大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全面深化知落实行,实现知与行的协调、同步发展和顺利转化。其次,密切联系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客观呈现大学生总体上对知行问题的认识态度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其在认知取向、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的特征表象,并从多维视角透视大学生知行观矛盾冲突的原因,为找到正确的培育方法提供了现实依据。最后,立足于学校教育的特点,强化以学校为主导的知行协作合力,理实结合、知行并举,对大学生知行观培育的路径进行探究,以期合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和谐的、科学的现代知行观,从而使知行合一成为大学生自觉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模式,并最终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