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基于作者担任一次交通类会议口译的经历,其间指导理论为目的论。目的论产生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由德国语言学家和翻译家汉斯·弗米尔提出。弗米尔认为,翻译最高法则是“目的法则”,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作者在口笔译实践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商务谈判的目的,即准确高效的信息交换,以目的论为指导思想,成功处理了很多棘手的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口译实践报告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是对任务的介绍,包括本次口译任务的客户、直接服务对象以及任务相关信息;第二章是对活动过程的描述,包括前期的准备,关于工程问题的讨论以及线路考察;第三章和第四章介绍了本文的指导思想目的论,并结合实际例子阐述了目的论是如何指导作者选择翻译策略的:第五章包括客户反馈和自己的总结反省;最后一章结论部分,作者认为目的论对于口译实践的指导效果是非常有效的,应该加强目的论在指导口笔译实践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