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以其高效、快捷、便利的结算优势受到各方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这种支付方式带来极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洗钱犯罪分子的违法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国的反洗钱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第三方支付在发展的十余年内,其法律定位一直不够明确,因此导致对其存在监管上的空白地带。另外,我国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起步也比较晚,且由于立法层级较低、操作性不太强等原因,很难起到有效的防范洗钱风险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借鉴了以美国、英国、瑞士为代表的较为发达国家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成果,发现我国当前在该领域存在着立法层级较低、法律责任体系规定粗略、对各级客户身份缺少差别化识别、交易报告制度漏洞多、信息共享程度有限、反洗钱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关于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的完善对策:第一,贯彻“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原则;第二,提高立法层级。其中包括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纳入国家反洗钱法律监管体系、提高《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立法层级以及完善《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第三,反洗钱核心制度的完善。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交易记录保存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第四,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第五,建立反洗钱激励机制;第六,构建完善的反洗钱法律责任体系。其中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第七,第三方支付平台反洗钱相关措施的完善。其中包括重视人才环境建设以及重视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反洗钱的宣传和培训。本文第一部分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法律规制理论概述。第二部分简述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法律规制的现状与不足。第三部分为国外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考察与借鉴。第四部分为全文的重点,阐述了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的完善。本文的意义在于揭示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危害性,进而说明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法律规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期能有效防范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的风险,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反洗钱法律规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