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已成为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种心理问题。青少年正处于成熟与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交替并存的状态,他们正在经历自我认同危机。生态系统理论指出,家庭是主要的微系统,其成员的行为与活动将对个体产生直接影响。父母低头行为作为一种在家庭中消极但普遍存在的现象,势必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消极作用。已有研究指出,青少年很容易因此依赖网络,导致问题性网络使用,并且出现道德感弱化、冷漠无情、焦虑、抑郁、攻击行为等内外化问题。以往研究表明,父母因素可以显著预测问题性网络使用以及亲子沟通质量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水平,而亲子沟通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又可以负向预测个体的问题性网络使用。然而,现有研究并未讨论这四者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影响机制。据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低头行为、亲子沟通、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为预防和缓解初中生问题性网络使用提供理论支持及教育建议。本研究分别采用丁倩等人修订的父母低头行为量表、雷雳等人编订的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王树青等人修订的亲子沟通量表和喻承甫等人修订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对山西省58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初二学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的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男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的程度显著高于女生。(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低头行为与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正相关,与亲子沟通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呈显著负相关;亲子沟通、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负相关;亲子沟通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父母低头行为能显著预测问题性网络使用。亲子沟通在父母低头行为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在父母低头行为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亲子沟通、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本研究启示我们在预防和缓解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时,重点关注男生及初二学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提升父母心理健康水平,发挥榜样作用;提高亲子沟通质量;提升初中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水平,最终达到缓解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