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人社部等制定、国务院通过的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将新增就业45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我国新时期劳动关系面临巨大挑战。劳动关系的研究在经济学的研究之中,永远都是一大主题。因为劳动关系会影响到劳动效率的提升,进而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劳动关系作为人们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关系到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还将会关系到劳动者的利益,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经济危机的后期,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努力的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使本国的经济可以在危机之后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巨大转变之后,对我国的劳动关系的变化也提出的要随之改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的党和国家,也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则是重中之重。在种种情形之下,对我国的劳动关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深入把握新时期我国的劳动关系,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劳动关系随着人们的产生而产生,但是得到重视并且得到飞速发展则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的事情。现代劳动关系虽然出现的较晚,但是如何解决劳动关系所遇到的问题,依然没有一个绝对的办法。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都不尽相同,都需要与当时的环境相适应的手段去适应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每种劳动关系的解决手段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我国国情,针对我国的历史条件与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我国特色的劳动关系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的现状,分析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的劳动关系特点,对比分析借鉴其他主要国家的不同时期的政策,并针对我国在后危机时代,如何及时有效的保护和谐劳动关系的运行,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和建议。首先就是大力推动三方协商机制与集体谈判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工会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切实避免工会的行政化;同时发现工资报酬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逐步成为劳动冲突的最主要诱因,因此如何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的劳动关系建设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最后建立相应的培训就业机制,彻底改善我国劳动力供给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衡,有效改善劳动关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