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开发的无序蔓延,城市中的自然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各种绿色基础设施不断遭到蚕食和分割,一些具有重要纪念和研究教育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亦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游憩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我国城市普遍面临各种休闲游憩设施不完备和活动场地建设不足的情况,这直接导致广大市民的这一愿望无法实现。绿道能够延伸并覆盖整个城市,将城市中主要的自然景观资源与人文景观相连,并渗透到社区以及商业步行街等场所,可大大提高景观资源的可及性,增加线性游憩场所,丰富居民的日常休闲生活。城市绿道在保护城市生态安全和历史文化遗产,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舒适、自然的人居环境方面,以及增加旅游收入、投资机遇和提升周边房地产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绿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在介绍和分析国内外绿道相关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绿道规划的方法基础和影响绿道规划的一些因素。随后通过绿道有关概念的阐述,提出了城市绿道的概念。论文核心部分是以适宜性分析、综合评分法为理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网络的概念,配合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休闲游憩等理念,建立了城市绿道的适宜性评价体系,从连接景观资源数量、与居住区连接度、安全性、沿途建筑功能多样性、道路绿化情况五个指标对城市线性要素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并以此作为城市绿道路线规划的依据。最后本文以安庆市景观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域为研究范围,进行了城市绿道的路线规划,尝试构建起一个城市绿道网络。具体结论如下:①通过对城市概况的了解,研究区景观现状的分析,确定了城市绿道的规划原则。随后依次通过对研究区内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确定,研究区内线形连接路径的适宜性评价,运用叠图方法,对所选路段进行分析调整,最终得到一张以“五纵,五横,两核心”为基本景观格局的城市绿道网络路线图。②在该网络所形成的网格中,老城区的网格密度最大,面积最小;北部开发区的网格密度最小,面积最大;而中部的菱湖风景区的网格情况居于两者之间。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研究范围内各种景观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另一方面是受到城市用地不同功能区划的制约。③该城市绿道网络较全面的覆盖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穿越了研究区内的大部分居住区用地,有效串联起研究区内各种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较好的体现出城市绿道高连接性、高可及性和服务于城市居民的特点,符合城市绿道规划的原则。该城市绿道的路线规划对其他城市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