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以认知语法理论、标记理论、“三个平面”理论方法为指导,对我们在语言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好/坏+NP”中的不对称性现象进行考察,描写出这种不对称的规律,并进一步作出解释。文章首先针对与“大/小+NP”有关的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总结,并介绍了本文所要采用的一些理论方法,包括认知理论、标记理论、三个平面的理论方法。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一、前言这部分对有关“好/坏+名”结构的研究意义、研究基础、研究理论和方法、相关研究综述进行了总结,简要地介绍了本文将要涉及的一些理论,主要是指认知语法理论、标记理论、两个三角理论。二、从“好/坏+N”结构看“好”和“坏”与“N”的组配规律,本文先分析了“好”和“坏”与“N”的组配状况,然后分析了“好”和“坏”在修饰“N”时的规律。认为“好”和“坏”在修饰名词时有对称的一面也有不对称的一面。三、从“好/坏+N”结构看“好”和“坏”的语义分析,本文分别对“好”的语义和“坏”的语义进行分析。认为作为无标记项的“好”语义特征更为丰富。四、从“好/坏+N”结构看“好”和“坏”的对称与不对称,“好”和“坏”在使用频率方面的是不对称的,在语素构词方面的也是不对称的。总的来看,造成“好”和“坏”不对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认知的角度、语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