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脂酰肌醇-4-磷酸(PI4P)是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区域丰度极高的一类磷脂分子,HCV侵染宿主细胞以后,大量的PI4P富集于HCV复制的膜网结构上。PI4P水平主要是由PI4P激酶和磷酸酶调控。磷脂酰肌醇4-激酶PI4K包括PI4KA和PI4KB,PI4K可以磷酸化肌醇分子4-位上的羟基,从而催化磷酸肌醇形成PI4P,目前已有文献报道HCV的非结构蛋白5A(NS5A)结构域Ⅰ结合并且激活PI4KA,从而促使HCV复制区域产生大量的PI4P;磷酸肌醇脂磷酸酶Sac1能够消耗细胞内产生的PI4P,然而Sac1对于HCV的影响却很少有人研究。用Sac1特异性的siRNA敲除细胞内的Sac1以后,发现HCV的复制水平上升。Sac1和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激活蛋白1(ARFGAP1)有相互作用,用ARFGAP1特异性的siRNA或抑制剂处理细胞以后,HCV的复制水平显著降低。并且,发现NS5A也和ARFGAP1结合,并且和Sac1都结合在ARFGAP1的同一区域,NS5A竞争Sac1在ARFGAP1上的结合位点,从而促使Sac1的膜定位改变。此外我们还发现NS5A参与调控衣被蛋白Ⅰ(COPⅠ)的组装,阻断COPⅠ的运输以后,NS5A将不再产生高水平的的PI4P微环境。此外,还找到了NS5A(352-355)的四个保守的正电氨基酸对于NS5A和ARFGAP1的结合至关重要,将NS5A上这四个正电氨基酸突变掉以后,削弱了NS5A和ARFGAP1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削弱了NS5A维持高水平PI4P微环境的能力。综上所述,本论文主要通过细胞生物学和病毒学的实验技术,首次证明了ARFGAP1是HCV的宿主因子,并且初步阐述了ARFGAP1通过调控Sac1在细胞内的定位,进而参与HCV复制的机制,丰富了HCV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