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FGAP1参与丙肝病毒复制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脂酰肌醇-4-磷酸(PI4P)是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区域丰度极高的一类磷脂分子,HCV侵染宿主细胞以后,大量的PI4P富集于HCV复制的膜网结构上。PI4P水平主要是由PI4P激酶和磷酸酶调控。磷脂酰肌醇4-激酶PI4K包括PI4KA和PI4KB,PI4K可以磷酸化肌醇分子4-位上的羟基,从而催化磷酸肌醇形成PI4P,目前已有文献报道HCV的非结构蛋白5A(NS5A)结构域Ⅰ结合并且激活PI4KA,从而促使HCV复制区域产生大量的PI4P;磷酸肌醇脂磷酸酶Sac1能够消耗细胞内产生的PI4P,然而Sac1对于HCV的影响却很少有人研究。用Sac1特异性的siRNA敲除细胞内的Sac1以后,发现HCV的复制水平上升。Sac1和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激活蛋白1(ARFGAP1)有相互作用,用ARFGAP1特异性的siRNA或抑制剂处理细胞以后,HCV的复制水平显著降低。并且,发现NS5A也和ARFGAP1结合,并且和Sac1都结合在ARFGAP1的同一区域,NS5A竞争Sac1在ARFGAP1上的结合位点,从而促使Sac1的膜定位改变。此外我们还发现NS5A参与调控衣被蛋白Ⅰ(COPⅠ)的组装,阻断COPⅠ的运输以后,NS5A将不再产生高水平的的PI4P微环境。此外,还找到了NS5A(352-355)的四个保守的正电氨基酸对于NS5A和ARFGAP1的结合至关重要,将NS5A上这四个正电氨基酸突变掉以后,削弱了NS5A和ARFGAP1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削弱了NS5A维持高水平PI4P微环境的能力。综上所述,本论文主要通过细胞生物学和病毒学的实验技术,首次证明了ARFGAP1是HCV的宿主因子,并且初步阐述了ARFGAP1通过调控Sac1在细胞内的定位,进而参与HCV复制的机制,丰富了HCV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认识。  
其他文献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研究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在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对于了解蛋白质的电子传递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的无媒介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重要的
本论文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Fe3O4,通过与凹凸棒的负载以及硅烷偶联剂KH-550的改性,制备出了改性凹凸棒/Fe3O4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FT-IR、TEM、XRD、VSM表征分析。以
高吸水性材料是由大量含亲水性基团的小分子功能单体通过聚合和适度交联反应形成的一种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具有优良的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