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对外汉字教学领域,研究论著越来越多,研究内容日渐丰富。有从教学角度研究的论文,也有从对外汉字学习策略角度研究的,还有从汉字认知及汉字复现率等方面研究的。本文主要关注对外汉字教材的研究。对外汉字教材是针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以汉字的音形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专门汉字教材。对外汉字教材的特点是“字本位”,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等难易规律编排教材,并以字为中心安排词汇、句子的教学。这不同于大部分“词本位”的对外汉语教学课本,他们按照词语的学习进程编排教材,重视词汇教学,但忽视汉字的教学。在梳理既有对外汉字及教材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三部独立的对外汉字教材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所谓独立的对外汉字教材,即不依附于任何综合课教材,以掌握汉字为中心目标的课本。这三部初级阶段的独立汉字教材是:刘燕梅编著的《汉字速成课本》,周健主编的《汉字突破》,施正宇编著的《汉字津梁》。本文在笔画、部件、复现率等方面对三部教材做详细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第一,重视笔画笔顺的基础训练,教材的解释需简明并配走向标示。在书写方面,汉字要清楚、整洁,以利于整体辨识和认读为标准,不要求掌握硬笔、软笔的书法要点。第二,汉字的教学从大处着眼,不采用从一笔一画到整字的教学方式,而是以部件和结构为单位,整体把握再深化记忆,教材的标示、习题可体现这点。第三,教材利用形旁、声旁的类推作用,提高趣味性,同时提示该法的局限性。第四,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强调教材的“及时复现率”,不仅要复现,而且应该在紧接着的几课内马上复现,尽量发挥复现的作用。第五,为汉字圈与非汉字圈国家的留学生分别编写针对性的汉字教材,深化研究,提升教学效果。第六,教材可以用内容、习题、说明等方式体现归纳、应用的学习策略,充分利用成年学习者的认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