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作为拥有近一亿人口的农业大省,是中国最大的食品原料产地,拥有充足的生产加工流水线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凭借自身优势,快速发展食品产业,在国内已居领先地位。食品产业作为河南省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生产者多、消费者多的特点,是重要的支柱产业。最近几年,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打击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而且使河南省食品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面临巨大考验。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缺失、指标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河南省食品产业近几年来发生的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不良影响,根据河南省省情,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探索出符合河南省发展之路的监管机制,改革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已经迫在眉睫。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河南省食品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河南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下,河南省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技术研发、建立食品安全评估机制、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协调作用、重视农村食品安全,使全省的食品产业链质量安全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安全保障。但是通过对河南省食品产业链市场主体之间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从经济学层面上对食品生产者、食品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在监管下如何选择及原因的博弈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河南省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依然存在政府监管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不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缺乏等问题。为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完善现有监管机制,通过分析研究了国外发达国家地区及国内先进城市的食品产业链安全监管机制,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加快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建立多部门协调控制体系、完善和落实执法责任制、建立绩效评估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生产经营企业自律、充分发挥消费者和中介机构作用等的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