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的扩张和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促使城乡生产要素流动频繁,城市和农村土地逐渐交融形成一个特殊的微观经济过渡带,即为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地域特征复杂,自然、社会、生态特征独特,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城乡用地矛盾最为激烈的集中区。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集约利用强度差、土地闲置情况严重、存量土地挖潜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展开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合理利用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已逐渐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对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开展集约利用评价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从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分析城乡结合部的基本特征,确定城乡结合部范围界定方法;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分析不同时段城市扩展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划分重庆市主城区城乡结合部范围;构建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展开实证研究。为研究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过程,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1988年、1997年、2007年、2012年四期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监督分类、目视修改、重编码、转化矢量数据、建立拓扑关系等一系列操作,最终获得近25年重庆市主城区用地动态变化数据。并结合城乡总体规划划定重庆市城乡结合部范围,总面积为51万公顷,其中城乡结合部内圈面积为29.1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和巴南区的61个乡镇;城乡结合部外圈面积为21.8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沙坪坝区、北碚区、渝北区和巴南区的24个乡镇。在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因素,根据综合性、系统性、现势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分别选取反映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结构布局、环境质量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等方面的指标,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展开评价。最后,对铜罐驿镇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罐驿镇建设用地总体处于初步集约利用阶段。其中第一社区、第二社区和建设村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等级;观音桥村、陡石塔村、新合村和黄金堡村处于初步集约利用等级;双骑龙村和大碑村处于粗放利用等级。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促进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建议:一是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土地;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水平;三是优化用地布局,整治农村居民点;四是注重生态建设,提高生态效益。’同时,从规划、法律、经济、权益等方面提出城乡结合部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