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视剧“电视化”手法探究——以《苏小小》为例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和电视联姻的产物,它将一种古老的演剧艺术与一种现代的影像艺术巧妙相结合。关于戏曲电视剧是“戏曲”还是“电视剧”,是以戏曲因素占主导地位还是电视剧属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相关论述已经很多,且大多数都是从宏观层面的比较和分析。不管如何,从戏曲电视剧发展的纵向层面来看,在其创造过程中,呈现的是一个戏剧元素弱化和电视表现手段强化的形式历程。保留原戏曲作品的韵味和意境是戏曲电视剧创作的基本原则,在坚持这个原则下,充分利用和发挥电视媒介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对戏曲作品的程序性和虚拟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弱化,进一步突破戏曲的舞台的时空局限性,以镜头等为基本元素创造全新的荧屏时空,可极大地增强戏曲电视剧的可视性。“电视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涉及到戏曲电视剧的创作的全部过程之中,涉及到电视手段和元素的立体化的应用上。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体现了电视编导对戏曲和电视剧之间一种立场和取舍,体现了电视编导对戏曲作品二度创造的过程。本文试从微观的视角和发散性思维出发,针对已成型的戏曲电视剧《苏小小》中的“电视化”元素,诸如镜头、角度、光线、景别、空间调度等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解读,将本剧导演在其创作过程中的电视思维和电视手段给以呈现,从而探索和总结出这部戏曲电视剧创作的基本规律,旨在说明作为一名戏曲电视剧导演,既要最大程度上利用荧屏继承和发扬戏曲艺术的魅力,又要懂得如何将这种魅力利用电视的元素和手段将其转接和创新。手法是思维的外在体现,“电视化”手法是戏曲电视剧导演电视思维的荧屏体现,对戏曲电视剧《苏小小》中的“电视化”手法的探究,其映射就是影视思维,戏曲电视剧导演不仅要具备影像思维,更要掌握将这种思维转化为荧屏艺术的技巧和手法。
其他文献
歌剧是一门十分迷人的戏剧品种,也是一个可以尽情发挥才能的艺术园地。欧洲传统歌剧是综合诗歌、歌曲、乐曲、舞蹈、表演、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融于一体,并以唱歌为主的特有的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试播,7月1日正式播出,至2013年5月,频道成立整整十年。十年虽短,历经变迁,2008年、2009年、2011年频道先后三次改版,新闻制作与发布的专业化水准逐
期刊
随着3G时代到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等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移动互联网产品必将取代传统PC端产品并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相比如PC端,移动物联网产品拥有迭代速度更快、资源消耗更少、交互模式更新、跨平台性更强等优势,而往往由于移动终端产品界面相对较小,其界面设计也必将更加的注重可用性、用户体验以及视觉的识别和认知。一般来讲,移动端产品界面设计的方法还是延续互联网产品“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通过对用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