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师们一直都在寻找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建立起建筑同自然的有机联系。如果说我们相信自然界是一个既有逻辑性又有天然性有机的整体,它的每一个部分都能为整体服务,那么通过效法自然也一定能帮助我们找到将建筑同自然有机结合的理想的途径,这也就是自然形态建筑创作的根源。自然形态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它记录了物质构成的规律和生物进化的法则,同时它也是环境的产物,自然形态的形成与外界的影响因素密不可分,这一切都为建筑创作提供了理想的模本,把自然形态与建筑相结合无疑将给建筑带来新的可能和发展的活力。然而面对极为复杂和无穷多样的自然形态时,如何将它们与建筑结合成为了最大的问题,本文的首要目的正是为自然形态建筑创作提供系统的信息和相对完整的理论。自然形态与建筑形态的相似性为我们提供了模仿自然的基础,在历史中我们能发现众多的建筑与自然形态相结合的例子,从埃及的狮身人面到希腊的爱奥尼涡卷,从巴洛克的自然曲线到万里长城的曲折蜿蜒,古人的智慧为我们展示了自然形态建筑的优美。当建筑进入现代主义时期,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发展又给自然形态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阿尔瓦·阿尔托、埃罗·沙里宁、汉斯·夏隆等一批建筑大师的塑形作品代表了现代技术对自然形态建筑的重新诠释。也许自然形态建筑最有益的一面就是将环境的因素考虑到设计中,就如同自然作用于个体的普遍规律一样。产生这种理论的动机来自与我们设计者持有的谦恭态度。作为自然环境的延伸,自然形态建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改善,打破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使城市和自然能够更加的接近。总结前人关于建筑与自然结合的建筑理论,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自然形态建筑创作的思想方法正在逐渐形成。它代表了“共生”、“模糊”、“开放”、“复杂”的设计哲学,以自然形态研究为基础,传达一种结合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观念。当深入到具体的设计策略时,我们能够通过对环境、形态、空间、结构、材质、功能的细致梳理,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法,此时众多的自然形态建筑实例无疑为方法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但我们还要看到自然形态建筑的创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形态与功能的矛盾,特殊形态带来的技术难题,自然形态与建筑经济性的矛盾和文化上的认同等,能否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自然形态建筑创作也将是至关重要的。最后,我们希望建筑不仅能学习自然的外在形式,还能学习自然的运行方式,这也是自然形态建筑极具魅力的发展前途。自然在材料使用和能量消耗中的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