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祭祀之“乐”作为上古三代礼乐文化的产物,是中华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在对先秦典籍中与祭祀之“乐”相关材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从祭祀之“乐”的渊源、内涵、类别、价值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论述。首先,理清并界定先秦祭祀之“乐”的概念。先秦时期的“祭祀”是国之大事,是国家礼仪文明的象征。祭祀在人们社会生活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乐”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源头,是原始文化艺术的综合形态。“乐”在“五礼”(吉、凶、军、宾、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乐”在政治、教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理清祭祀之“乐”的概念的基础上,探讨祭祀之“乐”的具体对象。祭祀之“乐”包括乐歌、乐诗、乐舞、乐官、乐器等内容。充分挖掘它们的特征及其在祭祀中的作用,进而探讨它们在祭祀活动中如何展开,最后阐明“乐”在祭祀仪式进程中的独特价值。先秦时期祭祀形式复杂多样,祭祀之“乐”的类别也非常丰富。从祭祀对象来看,可将其分为“祀天神之乐”“祭地祇之乐”“享宗庙之乐”,对祭祀之“乐”进行分类考察,可以深入了解祭祀之“乐”的内涵。最后探讨祭祀之“乐”的作用及其价值意义。祭祀之“乐”的作用及价值意义可以概括为“宗教功能”“政教功能”“文学功能”三个方面。实现祭祀目的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即需要一个载体向鬼神传达人类的需求,祭祀时所演奏之“乐”便是人类向鬼神传达需求、表达敬意以祈福消灾的重要载体。祭祀之“乐”所扮演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教化民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祭祀对象以及祭祀者身份地位的不同,祭祀所用之“乐”也不尽相同,这是等级制度分明的体现。祭祀之“乐”作为诗、乐、舞一体的复合型表现艺术,对文学起源、文学文体、文学功用观的形成都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对先秦祭祀之“乐”的探究,可以发现其与先秦礼乐文化、政治教化、文化艺术均有密切联系。通过对这些联系的分析梳理,我们可深入了解先秦文化艺术的历史风貌,为复兴中华民族礼乐文化寻找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