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从而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三种常见的下肢缺血性疾病,症状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中医理论将这三种疾病统称为脱疽,认为血脉瘀阻是其基本的病机,治疗方面多以活血化瘀为主。而血瘀证一直是中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广大医学研究工作者对血瘀证的诊断学尤其是临床症状的研究及成果一直不断地见诸于各学术刊物,其研究对象多为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而以脱疽等外科疾病为主的血瘀证研究则相对较少见到。目的:本课题主要是研究血瘀证在三种疾病中的症候分布特点以及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血瘀证与所观察的症状、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今后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住院病历,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入组病例。症候研究部分,对病例进行进行记录和辩证,将所有病例分为包括血瘀证在内的7个证型(允许一个病例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的征型),统计各型所占的例数、比例;临床症状研究部分将病例分为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两组,根据设计的症状调查表记录各症状出现的频次;实验室指标研究部分将患者分为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两组,记录各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能力、纤维蛋白原含量、TXB2、6-keto-PGF、ET、CGRP等指标。最后,将资料录入SPSS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1.证候研究在607例所有病例中出现最多的证型为血瘀证,共428例(70.2%)。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组中,血瘀证病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7.2%、62.5%、71.7%。同时兼有两种及以上证型的病例中以血瘀气虚湿阻型病例最为多见,共76例。按照三期三级的标准将所有脱疽病例分组,血瘀证患者在二期、三期一级、三期二级、三期三级各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7.8%,59.4%,81.2%,94.6%。2、临床表现研究血瘀证组的患者皮肤色素沉着(69.5%)、皮肤感觉异常(76.3%)等症状的出现频度明显高于非血瘀证脱疽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疽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相比,全血黏度低切以及ET含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血瘀证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最常见的证型,且易于和气虚证以及湿滞证相兼出现。从病程方面来看,其贯穿三种疾病的始终,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瘀证的出现呈逐渐增加趋势,印证了叶天士倡导的“久病血瘀”学说。皮肤色素沉着、皮肤感觉异常、ET、全血黏度低切等临床表现可作为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相鉴别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