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对《庄子》的文学接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之链中的一个极具典范意义的现象。在他的九百余首诗歌中,与《庄子》有关联的诗歌即多达一百余首,李白并在很多方面极具创造性地接受了《庄子》,其中既有直接的接受,也有间接的接受。通过对接受美学理论、中国古代文论相关文献的考察,以及李白对《庄子》之文学接受线索的探寻,本文得出这样的结论:李白对《庄子》的文学接受始终处于中国文学接受的整体性的历史之链当中,它是李白与《庄子》本文的对话和交流,是两种视野的融合,这一融合过程又是极具原发创生性、整体性和流动性的文学现象,它既是《庄子》的视野融入李白的期待视野的过程,也是《庄子》本文的“召唤”结构中的“空白”为李白的接受活动所填补、本文的意义得以为李白的文学创作所再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