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降解菌JW2和NS修复硫丹污染土壤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n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效降解菌JW2和NS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硫丹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了菌株JW2和NS对土壤中硫丹的降解能力、菌株JW2和NS在田间土壤中的定殖能力、硫丹降解前后对土壤的毒性变化及硫丹在田间土壤中的降解产物四个方面,主要结果如下:(1)测定了高效降解菌JW2和NS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土壤中硫丹的降解情况。降解菌JW2和NS为本实验室以前筛选得到。本实验设置自然土(CK)、自然土+硫丹(NE)、自然土+硫丹+JW2(NEJ)、自然土+硫丹+NS(NEN)四个处理组,分别在处理后0、10、20、30、40、50、60、70、80和90d采集样品测定土样中硫丹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田间自然土壤中,α-硫丹在NE、NEJ和NEN三个处理组中的半衰期分别是43.4、21.9和24.6d;β-硫丹在NE、NEJ和NEN三个处理组中的半衰期分别是95.7、37.0和38.0d。表明降解菌JW2和NS对田间土壤中硫丹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种降解菌相比,降解菌JW2的降解能力稍高于降解菌NS。(2)应用PCR-DGGE研究高效降解菌JW2和NS在田间自然土壤中的定殖能力。研究了处理后第10、40、70和90d硫丹降解菌JW2和NS在田间土壤中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菌株JW2和NS在田间土壤中均定殖成功。(3)本文采用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来研究硫丹降解前后对土壤的综合毒性。其中,彗星实验说明硫丹降解前后对蚯蚓体腔细胞的DNA损伤;微核实验说明硫丹降解前后对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损伤。实验过程中,取第0、10、40、70和90d的土样,用丙酮提取土壤样品中的硫丹进行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材料,染毒方法为滤纸法,最后进行彗星实验测定硫丹对蚯蚓体腔细胞的DNA损伤程度,评判硫丹在降解过程中对土壤遗传毒性的大小变化;以蚕豆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实验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硫丹在降解前后对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损伤,从而评判硫丹在降解过程中对土壤生态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时间下,添加降解菌JW2和NS的处理组对蚯蚓体腔细胞的DNA损伤均明显小于未添加降解菌处理,添加降解菌JW2和NS的处理组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均明显小于未添加降解菌处理的微核率。表明降解菌JW2和NS均减小了土壤的综合毒性。(4)应用GC-MS测定田间自然土壤中硫丹的降解产物。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添加降解菌的处理组中,硫丹的代谢产物为硫丹硫酸盐和硫丹醚;在添加降解菌的处理组中,硫丹的中间代谢产物均为硫丹硫酸盐、硫丹内酯和硫丹醚,终产物均为硫丹内酯和硫丹醚。故推测硫丹降解菌JW2和NS对田间土壤中硫丹的降解途径均为非氧化和氧化两种方式,而且菌株JW2和NS均能降解中间代谢产物硫丹硫酸盐,最终生成毒性较小的其它代谢产物。
其他文献
煤矿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煤炭对所处区域的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剧。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在地处北方的山丘区域有
在回顾“先出图后建库”和“建库与出图同步”两种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先建库后出图”的基础地理信息建库与出图的技术路线,讨论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出存在的问题。
两相流液位控制器是基于流体力学及汽液两相流理论设计的,介绍了汽液两相流液位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器核心部件的结构改进,并对其应用于火电厂回热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