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生子》是理查德·赖特的经典小说之一,它主要通过讲述深受种族歧视的黑人青年别格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20世纪美国种族主义的抗议。它的出版改变了黑人和白人对彼此生活的设想同时也为美国黑人文学走向成熟和美国文学的整体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由于其现实意义和文学地位,《土生子》在学术界被广泛讨论和研究并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展示在读者面前。在研究论文作者态度的过程中,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马丁的评价理论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评价理论是基于话语语义层面研究态度的人际意义功能模型,它包括三个子类型:态度,介入和级差。自其诞生以来,以评价理论为指导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例如休闲对话,媒体话语,学术话语,教学话语,商业语言及其他语言现象。但是将评价理论与学术论文结合起来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试图从该领域提供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关于《土生子》的15篇硕博论文中,作者的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是什么?2.关于《土生子》的15篇硕博论文中,作者对《土生子》的主题,价值,情节,场景和人物持有什么样的态度?3.关于《土生子》的15篇硕博论文中,作者采用了哪些策略运用态度资源表达自己的态度?本文通过对人际意义的话语语义学的深入研究来探讨15篇国外硕博士论文中作者对小说《土生子》的评价。由于获取外国学术论文资源具有限制性,本文采用的15篇国外硕博士论文均来自ProQuest网站上可下载的有关《土生子》的论文。同时为了尽量保持选择文本的客观性,采用了随机下载的方式。收集文本后,通过手动建立语料库,采用定量方法收集数据以及采用定性方法解释相应的评价观点。研究表明:1.论文中态度资源的总体分布特征是以鉴赏系统为主,情感和判断资源为辅,同时在鉴赏系统下,价值子系统占的比例最高;2.作者在论文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经常采用诸如表达明确态度和在文本中引用多种声音之类的策略;3.在评估主题,情节,场景,人物和写作特征等特定方面时,情感,判断和欣赏资源在每个部分的显示方式都不相同。通过分析这些作者的态度,可以发现:大部分文学评论作者对《土生子》这部小说有着积极的评价,认为它是一部成功的小说。故事描述了芝加哥20世纪40年代真实的被压迫的黑人生活,因此它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书中对黑人不公平待遇的真实刻画使作者们印象深刻并对黑人的境遇表示同情。在这些论文中,研究最多的人物是主人公别格,女性人物相对很少出现。大多数作者认为别格是个聪明,敏锐,与众不同的悲剧黑人青年,渴望在白人世界获得成就感和成就感。当涉及到情节和场景时,作者们普遍认为这本小说中创作的情节特点是紧张的,地狱般的和富有创造力的。在讨论小说的写作特征时,一些作者认为赖特采用了移情,反讽,隐喻和悲剧形式的写作技巧。本文将评价理论与学术论文结合在一起,为研究《土生子》的文学评论提供了新的视角。除此之外,它也是对理论的一种发展。最后,本文也提出了研究中的一些局限性,希望为后期的相关研究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