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长庆油田目前已突破3000×104t油气当量,规划2013年实现油气当量5000×104t的目标,其中中生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4亿吨。为实现油气当量5000×104t目标以及持续快速增长的资源需求,迫切需要寻找和发现新的接替领域。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部,北至环县,南到镇原,西到盆地的西缘,东到马岭,总面积约为12,000km2。构造上横跨天环坳陷和伊陕斜坡两个大的构造单元,局部构造位于庆阳的鼻翼带。前期的勘探实践和研究表明,镇北-环县地区长6-长8砂体分布广、厚度大、埋藏较深,勘探前景乐观,是寻找高效益储量的有利层系。从目前已发现的以长8油层组为主力产层的西峰油田油藏分析,虽其储层物性较差、产量较低,油水关系复杂,但随着压裂技术的进步,单井产量不断刷新,勘探前景日益显现。近年来长7油组勘探发现不断,预示着镇北-环县地区长6-长8油层组具有良好的含油前景,为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本文旨在现今压力特征及古构造的基础上,恢复古孔隙,采用“改进的Philippone公式”求取地层的古流体压力,模拟地层压力随地质历史的演化情况,预测地层压力展布及演化分析,从而对有利目标进行预测和优选。通过古压力的恢复,模拟地层压力随地质历史的演化情况,为油气运聚成藏提供初步的参考。总结石油运聚规律与成藏模式,优选和评价有利勘探目标,指导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是在录井、岩心分析、物性分析化验等资料进行客观标定的基础上,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对本区成藏过程进行分析,具体开展储层古孔隙演化史分析、古压力场演化分析,恢复主要成藏期的储层古孔隙度及成藏期的古地层压力场,结合成藏条件进行成藏过程综合分析进而预测有利目标。具体运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孔隙度演化双元函数法、古压力恢复法、声波时差计算现今孔隙度法等。砂岩储层古孔隙度特征和演化过程是油气成藏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行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应用过程复杂繁琐,运用结果可靠性不高,不能体现孔隙度演化的整个过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砂岩古孔隙度恢复研究方法,综合考虑了建设性和破坏性成岩作用的影响,建立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以此恢复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整个过程。建立的模型以效应模拟为原则,包括增孔作用和减孔作用模型,通过模型叠加得到总孔隙度演化模型。模型以时间为变量、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体现动态性和可靠性。储集层孔隙度演化过程是高产油藏的主控因素。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泥岩作为中生界油藏的重要烃源岩,其成藏期古压力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而泥岩古孔隙度的变化代表了古压力演化的特征,因此基于成藏期到最大埋深期烃类流体排出,地层超压释放的机理,提出了由孔隙度增量—最大埋深的关系逆推成藏期泥岩古孔隙度的新方法。通过分析最大埋深时期泥岩压实剖面的特征,利用长7段烃源岩欠压实孔隙度增量(△Φ)与最大埋深之间存在的指数关系,逆推出成藏期泥岩古孔隙度增量,并结合成藏期正常压实趋势下孔隙度值,恢复长7段泥岩成藏期总孔隙度。研究认为:1利用声波时差资料求出现今孔隙度,运用公式法求得镇北-环县地区长6-长8层段现今压力,分析可得长6、长8砂岩段压力普遍低于静水压力,现今压力系数小于1,长7泥岩段发育异常高压,压力系数大于1,与实际地质资料相符。2通过砂泥岩压实模型的研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压实模型差异大,孔隙度演化双元函数有差异,继而进行分区研究。3通过多口井埋藏史分析确定埋藏最深的地质年代为100Ma。4鄂尔多斯盆地镇北-环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具有粒度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差、分选中等等特征。通过现场岩心、镜下薄片的观察,明确研究区目的层段发育的成岩作用,综合埋藏史,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等资料分析,得出目的层段成岩作用阶段为中成岩阶段A期。5由研究区现今孔隙度深度关系图可以得出,孔隙度演化为减孔、增孔过程的合成,建立双元函数模型,模拟孔隙度发育过程,与实际相符,说明公式可行。运用双元函数,求得特定时期古孔隙,代入“改进的Fillippone公式”求得成藏期古压力,综合古构造,烃源岩资料划分有利勘探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