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登革2型病毒贵州蚊虫分离株(Dengue Virus M Strain,DEN2-M)和NGC株(Dengue Virus NGC Strain,DEN2-NGC)E基因部分序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ME和pcDNA3.1-NE),并建立稳定转染的SP2/0-ME和SP2/0-NE细胞系和特异性的CTL检测体系。观察重组质粒pcDNA3.1-ME和pcDNA3.1-NE免疫BALB/c小鼠后脾脏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杀伤作用,为研究登革2型病毒感染中CTL的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分别构建DEN2-M和DEN2-NGC E基因部分序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纯化的重组质粒转染SP2/0细胞,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系SP2/0-ME和SP2/0-NE,通过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IF)鉴定。用纯化的重组质粒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三次,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活性,同时设pcDNA3.1空质粒、PBS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多组间的两两比较。 结果:(1)构建登革2型病毒M株和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ME和pcDNA3.1-NE。 (2)建立登革2型病毒pcDNA3.1-ME和pcDNA3.1-NE的稳定转染细胞系SP2/0-ME和SP2/0-NE。 (3)两株DEN-2 E基因部分序列pcDNA3.1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 M组和NGC组(N组)效应CTL细胞对特异性靶细胞的杀伤率在效靶比60∶1时分别是43.32±2.48%和40.96±3.80%;效靶比30∶1时,杀伤率分别为35.59±4.11%和32.51±3.49%;效靶比15∶1时,杀伤率分别为25.44±4.22%和21.56±1.15%,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但均明显高于其它非特异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效靶比降低,效应CTL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也降低。 结论:登革2型病毒M株和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pcDNA3.1重组质粒(pcDNA3.1-ME和pcDNA3.1-NE)转染SP2/0细胞,建立稳定表达的SP2/0-ME和SP2/0-NE细胞系,为后期登革2型病毒M株和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后CTL活性的检测提供特异性靶细胞。免疫重组质粒的小鼠脾CTL细胞对特异性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没有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非特异性对照组,为研究登革2型病毒感染中CTL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