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企业来说,投资决策是公司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然而,企业投资决策行为的结果并不总是体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尤其是当公司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时,管理层会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而做出不利于企业的投资决策,接受一些净现值小于零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了所谓的“过度投资”(over—investment)问题,这严重损害了公司价值,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现金股利具有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过度投资的作用。但我国现有关于现金股利与企业过度投资关系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而且这些研究也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因此,本文着重从现金股利的角度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现金股利是否能够有效抑制过度投资的发生,这为我国上市公司合理利用股利政策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投资策略提供依据。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现象。通过对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本文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利益不一致,经理人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往往会选择有利于自己而有损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投资项目,这样将导致企业发生过度投资。(2)现金股利具有缓解过度投资的作用。通过对股利的代理成本理论和自由现金流假设的分析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支付现金股利将企业多余的自由现金流发放给股东,避免经理人将此现金流浪费在低受益项目上,从而达到制约过度投资行为的目的。(3)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之间的相关性更弱。文中从融资约束理论角度对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和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能较为轻易地从外部(银行、政府补贴等)获取资金,融资约束较小,导致现金股利与投资的敏感度降低。
本文采用了实证的方法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1)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过度投资现象。(2)在对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中得出,现金股利具有显著的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且现金股利支付率与企业过度投资呈负相关。(3)在对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比较中证实,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无论是股利支付情况还是股利支付率对于企业的过度投资的影响都较小。
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外关于过度投资以及现金股利对其影响的文献进行了简述;第三章是现金股利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影响的理论分析。主要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的动机,及现金股利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证实了企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第五章是现金股利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实证分析。运用回归方法对现金股利和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分别对我国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比较;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