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普法教育始于1985年,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旨在通过法治教育宣传提高民众的法律素养,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为进入法治社会提供基础保障。普法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每个普法时期会有各自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特点、方式和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第七个五年普法规划阶段,总结之前六次普法经验,结合当下时代背景,这一阶段的普法存在新的挑战和机遇,具体到山西省的普法省情,通过研究当前山西省“七五”普法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可以有效促使山西省在2020年底上交令人满意的普法答卷,对下一阶段普法任务的开展同样具有借鉴价值。本文运用社会实证分析研究的方法,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山西省“七五”普法实施效果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结合政府数据资料,找出当前山西省“七五”普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找出提升普法实效的措施。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山西省政府和山西省公民两大主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当前山西省普法队伍建设现状和政府普法的推进情况,同时对公民的普法认知、认可、运用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分析,进而从中发现山西省当前普法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通过第一部分的实证分析得出的山西省“七五”普法规划实施过程中突显的问题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在普法工作开展不均衡、精细化程度不高、普法面窄、参与度低以及体制机制落实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资源投入不足、普法对象法治思维欠缺、评价体系落实不到位导致的。第三部分是针对山西省“七五”普法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普法工作提出的对策。一是加强普法投入力度,缩短地区普法差异。二是创新普法形式,提高普法针对性。三是扩大普法普及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四是完善普法工作机制,落实普法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