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西贝柳斯是19世纪浪漫派晚期芬兰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是芬兰最伟大的音乐家,其《第六交响曲》完成于1923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西贝柳斯多元化的创作特点。本文以西贝柳斯《第六交响曲》的织体结构为研究对象,从静态的织体结构类型与织体结构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两个角度,系统论述其最具特点的织体结构以及发展规律。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对西贝柳斯《第六交响曲》的创作背景进行概述,以便为后文的研究提供背景参考,其次对织体结构的界定与各种分类方式进行概述。第二章西贝柳斯《第六交响曲》织体结构凸显复调特点,分别对典型的复调性织体结构与突出复调特点的混合性织体结构进行分析,并从多种织体类型中总结出其整体凸显复调的特点。第三章西贝柳斯《第六交响曲》织体结构生成过程凸显变奏特点,将主题发展中的“变奏”特点带入织体结构的研究,分别将织体作为变奏过程中的“变化因素”与“不变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主题之间织体结构的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为西贝柳斯《第六交响曲》织体结构对曲式结构的影响,从具有展开特点以及过渡特点的织体结构两方面,分别论述其对曲式结构的影响。结语部分综合上述四章内容,总结《第六交响曲》的凸显复调的织体结构以及变奏地发展规律,从织体结构的视角下加深对西贝柳斯管弦乐作品的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