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女性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β2与护骨素和瘦素之间的关系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2、护骨素(OPG)和瘦素都是与骨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是不清楚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女性与年龄相关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TGF-P2及其与护骨素(OPG)和瘦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长沙地区成年健康女性459例,年龄25-80岁,平均(49.6±10.5)岁。其中绝经前94例,围绝经期160例,绝经后205例。空腹抽取静脉血液和分离血清,采用美国生产的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TGF-β1、TGF-P2和瘦素,奥地利生产的ELISA试剂盒测定OPG,及Bio-Tek全波长微量板酶标仪读取吸光度。应用SPSSV13.0统计软件分析这些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TGF-β1、OPG和瘦素的浓度值呈偏态分布,对数值呈近似正态分布;血清TGF-β2的浓度值和对数值均呈近似正态分布。年龄相关的血清TGF-β1、OPG和瘦素的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几何平均值。血清TGF-β1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335, P=0.000), TGF-β2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230,P=0.000)。血清OPG和瘦素浓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血清TGF-β1、OPG和瘦素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29.7±1.69)μg/L、(3.81±1.96)pmol/L和(10.5±2.01)μg/L, TGF-β2的算术平均值为(13.7±3.86)μg/L。女性绝经前、围绝经和绝经后,TGF-β1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37.6±1.64)、(33.4±1.69)和(24.3±1.59)μg/L,绝经后显著低于绝经前和围绝经期;TGF-β2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11.7±2.68)、(13.5±3.93)和(14.6±3.91)μg/L,绝经前、围绝经和绝经后的平均值呈显著性梯次增加;血清瘦素浓度平均值与绝经状态没有关系。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之间,血清TGF-β1和TGF-β2的平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超重组的OPG平均值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在这四种细胞因子中,只有瘦素浓度随BMI而变化,正常体重组显著低于超重组和肥胖组,肥胖组又显著高于超重组,三组之间呈显著性梯次差异。TGF-β1与TGF-β2(r=-0.261, P=0.000)和OPG(r=-0.313,P=0.000)呈显著负相关,TGF-β1与瘦素(r=0.164,P=0.000)和TGF-β2与OPG(r=0.432,P=0.000)呈显著正相关,TGF-β2与瘦素浓度相关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成年健康女性年龄相关的血清TGF-β1和TGF-β2及其与OPG和瘦素的关系,并为与TGF-β1和TGF-β2变化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值。第二部分女性年龄相关的BMD和骨丢失率的地区差异目的骨质疏松(OP)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流行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骨密度(BMD)受遗传、地域、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女性人群随年龄变化BMD和骨丢失率的地区差异。方法不同地区女性参考人群6762例,年龄范围20-90岁。资料分别来自四川成都(n=735)、长沙(n=1157)、广州(n=732)、浙江嘉兴(n=929)、上海(n=2111)和南京市(n=1058)。受试者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窄角扇形束双能X线吸收法(DXA)系列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后前位腰椎第1至第4椎体和髋部(包括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和髋部总体)的BMD。选择最佳数学回归模型拟合各骨骼部位BMD随年龄的变化曲线,从拟合参考曲线计算BMD随年龄的丢失百分率,并比较各地区女性之间BMD和骨丢失率的差异。结果(1)成都地区女性的身高(152.1±6.77 cm)和体重(52.1±9.21 kg)的平均值最小,显著低于长沙(154.8±6.10 cm和54.7±8.93 kg)、广州(154.4±6.29 cm和54.2±9.34 kg)、嘉兴(156.1±6.19cm和56.1±8.89kg)、上海(156.4±6.17 cm和57.5±8.12 kg)和南京(159.0±5.51 cm和58.2±8.30kg)女性,长沙和广州女性显著低于嘉兴、上海和南京女性,南京女性的身高和体重显著大于上海和嘉兴女性。(2)在总体年龄范围内,腰椎BMD的平均值成都女性为0.905±0.182g/cm2,长沙女性为0.967±0.184g/cm2,广州女性为0.946±0.201g/cm2,嘉兴女性为0.960±0.184 g/cm2,上海女性为1.010±0.166g/cm2,南京女性为0.998±0.176g/cm2,成都女性腰椎BMD显著低于其他各地区女性,长沙女性腰椎BMD显著高于成都和广州女性,但低于上海和南京女性。成都女性股骨颈BMD平均值为0.783±0.159g/cm2,长沙女性为0.832±0.162 g/cm2,广州女性为0.802±0.164g/cm2,嘉兴女性为0.843±0.151g/cm2,上海女性为0.847±0.140g/cm2,南京女性为0.829±0.151g/cm2,成都和广州女性股骨颈BMD值最小,嘉兴和上海女性的股骨颈BMD值最大,长沙和南京女性股骨颈BMD值居中,成都女性股骨颈BMD显著低于其他各地区女性。成都女性大转子BMD平均值为0.663±0.132 g/cm2,长沙女性为0.689±0.151g/cm2,广州女性为0.687±0.145g/cm2,嘉兴女性为0.705±0.133g/cm2,上海女性为0.710±0.126g/cm2,南京女性为0.682±0.126g/cm2,成都地区女性的大转子BMD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女性,长沙、广州和南京女性的大转子BMD相似,但均显著低于嘉兴和上海女性。长沙女性髋部总体BMD的平均值为0.864±0.168g/cm2,嘉兴女性为0.885±0.152g/cm2,上海女性为0.879±0.140 g/cm2,南京女性为0.893±0.145g/cm2,长沙女性髋部总体BMD显著低于嘉兴、上海和南京女性,南京女性则显著高于上海女性。(3)各地区女性不同骨骼部位BMD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均是三次项曲线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即BMD的散点分布趋势与曲线变化的一致性最好和曲线方程的决定系数最大。各地区女性不同骨骼部位BMD随年龄变化拟合曲线比较,均显示腰椎BMD曲线值最大。各地区女性Ward’s三角区BMD曲线的峰值一过,就呈连续快速下降趋势,曲线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髋部总体。(4)从腰椎BMD拟合曲线计算,广州和嘉兴女性从35岁起即始骨丢失,其余地区女性在40岁开始骨丢失。成都和广州女性腰椎BMD曲线的整体丢失率显著大于长沙、嘉兴、上海和南京女性。成都、长沙和广州女性股骨颈BMD发生丢失的年龄是35岁年龄组,嘉兴、上海和南京女性为40岁组,到85岁,广州女性股骨颈BMD的丢失率最大为40.6%,南京女性最小为31.7%,广州女性的骨丢失率显著大于嘉兴、南京、上海女性,成都女性的骨丢失率与广州女性相似。长沙和广州女性大转子BMD的丢失率最大,分别为43.1%和39.1%,成都和南京女性丢失率最小,分别为29.6%和28.3%。在Ward’s三角区,成都和广州女性达到PBMD的年龄最早为25岁,其余地区女性达到PBMD的年龄为30岁。到85岁,Ward’s三角区BMD的丢失率最大,除嘉兴和南京女性外,几乎均接近或超过50%,其中长沙和广州女性分别丢失53.8%和53.3%,嘉兴和南京女性分别丢失45.2%和42.3%。成都、长沙和广州女性BMD的丢失率显著大于嘉兴、上海和南京女性。(5)各地区女性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髋部总体BMD与身高(r=0.270-0.470,均P=0.000)和体重(r=0.151-0.519,均P=0.000)呈显著正相关,除大转子之外,腰椎、股骨颈、Ward’s区和总体髋部BMD与身高的相关系数总是大于BMD与体重和BMI的相关系数,说明BMD与身高的关系比体重和BMI密切,BMD受身高的影响大于体重和BMI。结论我国不同地区女性之间,各骨骼部位年龄相关的BMD和骨丢失率部分存在显著性地区差异,位于东南部地区的嘉兴、上海和南京女性的BMD,显著高于西部地区成都和中南部地区长沙和广州女性,东南部地区女性BMD高于西部和中南部地区的部分原因,可能与身高和体重有关。第三部分各地区BMD参考数据库与多中心融合参考数据库的比较及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目的测量骨密度(BMD)诊断骨质疏松(OP)和评价各种疾病状态下的骨量变化及预测发生骨折的风险,已在临床多种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MD参考数据库(参考曲线)是诊断OP的参考值,参考值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诊断结果的准确度。该研究目的是探讨我国各地区女性BMD参考数据库与多中心融合参考数据库的差异及其对诊断OP的影响。方法女性参考人群6762例,年龄范围20-90岁,分别来自四川成都(n=735)、长沙(n=1157)、广州(n=732)、浙江嘉兴(n=929)、上海(n=2111)和南京(n=1058)多个地区(多中心)。受试者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XA系列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后前位腰椎和髋部(包括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和髋部总体)BMD。分别建立多中心融合BMD参考数据库和各地区BMD参考数据库,并比较各地区参考数据库与多中心融合参考数据库之间的差异及其诊断OP的差异。结果(1)在腰椎骨骼部位,成都、长沙和广州女性的BMD参考曲线显著低于多中心融合参考曲线,嘉兴女性的BMD参考曲线与融合参考曲线无显著性差异,上海和南京女性的BMD参考曲线则显著高于融合参考曲线。在股骨颈,成都和广州女性的BMD参考曲线显著低于多中心融合参考曲线,嘉兴女性的BMD参考曲线显著高于融合参考曲线,长沙、上海和南京女性的参考曲线与融合参考曲线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长沙女性股骨颈BMD参考曲线与多中心融合参考曲线完全重合在一起。在大转子区,只有嘉兴女性的参考曲线与融合参考曲线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地区女性的参考曲线与融合参考曲线无显著性差异。在总体髋部,长沙、嘉兴、南京和上海女性的BMD参考曲线与多中心融合参考曲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各地区女性和多中心融合女性不同骨骼部位峰值BMD(PBMD)发生的年龄在26-37岁之间,腰椎PBMD发生的年龄在31-35岁,股骨颈PBMD在29-35岁,大转子PBMD在29-37岁,Ward’s区PBMD在26-32岁,总体髋部PBMD在31-36岁,各骨骼部位PBMD维持的时间大约为1年。在腰椎,广州女性与多中心融合PBMD的差异最小为-0.05%,成都女性PBMD的差异最大为-2.23%。在股骨颈,成都女性与多中心融合女性之间PBMD的差异最大为1.14%,与广州女性的差异最小为-0.28%。在大转子区,南京女性与融合女性PBMD的差异最大为-3.73%,与嘉兴女性的差异最小为-0.72%。在总体髋部,长沙、嘉兴、上海和南京女性与融合女性的PBMD之间的差异均小于1%,其中上海女性与融合曲线PBMD之间的差异只有0.06%。(3)各地区女性和多中心融合女性PBMD的生物学变异度(BV),腰椎PBMD为9.33%-11.2%,股骨颈为11.6%-14.8%,大转子为11.6%-15.2%,Ward’s区为12.8%-18.7%,总体髋部为10.5%-13.5%,其中Ward’s区的BV最大。在腰椎,广州女性的BV最小(9.33%),在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和总体髋部均是上海女性的BV最小;在所有骨骼部位,嘉兴女性的BV总是最大。在股骨颈,上海女性的BMD只要减少或丢失29.0%(2.5×11.6%)即可诊断为OP,而嘉兴女性的BMD需减少或丢失37.0%(2.5×14.8%)才能诊断为OP。(4)采用WHO标准诊断OP,多中心融合参考数据库(CD)对长沙、嘉兴和上海女性腰椎OP检出率分别为48.9%、42.4%和31.6%,本地区参考数据库(LD)的OP检出率分别为41.0%、33.8%和37.0%,对长沙和嘉兴女性,CD的OP检出率显著高于LD,而上海女性则相反,是LD的OP检出率显著高于CD;对成都、广州和南京女性,CD与LD的OP检出率相似。在股骨颈,CD和LD的OP检出率分别是,成都女性为29.7%和20.4%,广州女性为33.3%和26.6%,嘉兴女性为17.3%和7.3%,上海女性为13.2%和19.O%,对成都、广州和嘉兴女性是CD的OP检出率显著高于LD,对上海女性是CD的OP检出率显著低于LD;对长沙和南京女性,CD与LD的OP检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异。采用中国老年学会OP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诊断,CD和LD对各地区女性的OP检出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女性多中心融合BMD参考曲线与各地区BMD参考曲线和峰值BMD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多中心融合参考数据库与各地区参考数据库的OP检出率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多中心融合BMD参考数据库不完全适合各地区女性诊断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