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石物理相低孔低渗储层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复杂油气藏已经成为目前甚至将来的主要勘探目标。其中,低孔低渗油藏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成为国内外油气田地质与开发专家们关注的焦点,储层评价、描述是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问题之一。但与常规储层相比,勘探、开发低孔低渗油藏还存在较大难度,在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与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难以求准,解释符合率低,测井响应难以区分油(气)、水层,孔隙性气层难以分辨,产能难以预测等一系列的难点。所以针对低孔低渗储层继续开展测井解释、评价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应用技术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区为典型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区内断层发育,油藏类型多,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本次研究是在充分研究该区域特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岩心化验分析,压汞等资料,结合现有的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展开储层综合评价,建立较为准确的解释模型,获取与储层岩石物理相划分有关的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等),对取心井进行岩石物理相划分,并结合数学方法、模式识别法对储层类型进行判别,在判别的基础上对非取心井进行岩石物理相识别和预测,进而对储层进行分析评价。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针对低孔低渗储层的实际情况,以岩心分析资料(物性、压汞、薄片等)为基础,结合测录井资料,研究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其“四性”关系进行分析。
  (2)基于低孔低渗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岩石物理相的概念,通过FZI(流动带指标)来定量判定岩石物理相,应用岩石物理相约束下的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能较好的解决储集层岩性多样化及其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等带来的问题,解释精度较传统方法有大幅度提高。
  (3)分析探讨了划分岩石物理相的方法,指出了利用流动带指标FZI进行储层岩石物理相划分这一方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方法。为了继承与发展前人针对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评价的“精细解释、综合评价”的有效技术思路模式,该研究将岩石物理相测井识别与预测应用到低孔低渗储层。为改进利用FZI进行岩石物理相划分存在的问题,采取在孔、渗约束下利用FZI对取心段岩石物理相分类识别,利用模糊聚类、主成分分析和判别方法来建立每类岩石物理相类型与测井曲线的关系,根据建立的映射关系利用测井曲线对非取心段进行岩石物理相预测。
  (4)在岩石物理相识别与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了储层参数的分类建模与求取,通过与岩心数据进行交会图分析与误差分析等发现,在储层岩石物理相识别与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储层参数建模,其值的计算精度较不分岩石物理相时有较大幅度提高;在进行实际资料处理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在储层参数求取的基础上,结合储层孔隙结构分析结果、试油分析资料等完成储层流体性质识别与储层评价。
其他文献
碳量子点是目前研究非常广泛的一种荧光碳纳米材料,其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发光波长可调、光稳定性好、易于功能化、易于制备等优点,使得这种材料在发光材料、荧光传感、环境监测、生物医疗等领域备受关注。煤的碳含量高,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是一种潜在的碳量子点前驱体。但是已有的煤基碳量子点的方法存在着能耗高、污染大、发光颜色单一等弊端,因此,本文通过高铁酸钾预氧化与双氧水氧化结合的“两步法”,实现对煤基碳
随着人们对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有毒物质的微量检测成为热点课题。将纳米材料与镧系配合物结合,形成镧系配合物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并用于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检测正成为新的研究趋势。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基于稀土金属配位发光特性并结合纳米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多样性来设计合成能够应用于实际生物样品可视化检测的多色荧光探针。本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背景,重点介绍了荧光探针的主要识别机理和本论文
水污染是人类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技术,半导体光催化有望在水处理和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氧化钛(TiO2)是光催化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然而,TiO2仅在紫外光下具有高反应性,提高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是其工业化应用的重要前提。鉴于石墨烯量子点(GQDs)在提高TiO2可见光光催化活性方面所显示出的巨大潜力,本文以煤焦油沥青(CTP)为前驱体,采用温和氧化法制备了GQDs;以C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工业化不断推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环境污染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副产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有毒有害气体作为环境污染中重要的一类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的危害。因此,发展可以快速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传感器已经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四种复合材料:纳米颗粒MgFe2O4/g-C3N4复合材料,多孔微球MgFe2O4/g-C3N4复合材料,核壳微球ZnFe2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以其超大的存储容量、灵活的结构设计、较低的储能成本以及较高的能量效率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技术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也受到了诸多因素限制,其中,电极催化活性是决定电池容量和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本论文聚焦于钒液流电池电极的功能化改性和复合形貌的构建,由点到面系统地研究了催化活性位点,杂元素以及多维结构对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过元素掺杂及结构设计的功能化
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准确获取,对实际工业应用和反应釜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反应分析仪,由于其优异的传热传质特性弥补了现有分析仪器在等温快速复杂化学反应中的不足。气相返混是气固流化床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气相返混程度的大小,必然会影响化学反应的进程,进而影响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获取。微型流化床作为反应分析仪的主体部分,深入研究微型流化床内流体流动结构特性、颗粒速度分布特性和气相返混特性等,对
洪浩尔舒特凹陷是二连盆地老区富油老凹陷之一,构造上属于二连盆地乌尼特坳陷,东南以边界大断层与大兴安岭隆起相接,西北以斜坡向苏尼特隆起过渡,是一个典型的单断凹陷。凹陷总体是北东走向,面积约1100km2。自1993年首钻洪参1井至今,已完钻各类探井83口,发现13个含油气圈闭,落实6个油气藏,上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26×104吨,上交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23×104吨,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果。但该区勘
非常规油气藏在世界范围内占有很大比例,油气储量非常可观。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非常规油气藏对增加油气储量,维持油田稳产高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岩石物理实验基础研究,进而建立适合应用的岩石物理模型,可以为地震勘探及油气田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该研究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  本论文以岩石物理理论为指导、岩石实验为手段、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为方法,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四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近几十年来一项新兴的地震勘探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田开发、煤矿监测、矿山压力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它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及地下状态,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利用该技术指导生产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先进性受到普遍认可。作为微地震反演的基础,微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是微地震监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也是认识地震波传播规律,检验各种处理方法正
在各类地下工程及边坡护理中,锚杆锚固技术已成为主要的加固手段,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水电站、隧道等工程施工中。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锚杆锚固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而以前采用的拉拔检测技术因不能真实反应锚杆的质量,现已很少被采用。声频应力波反射法是锚杆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主要手段,也是市面上几乎所有锚杆检测仪器的基本检测原理。  声频应力波反射法借鉴了"小应变动力测桩技术"的理论,并基于一维杆件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