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课程标准演变及对新一轮课标修订的启示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u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在全球范围内的风靡,课程作为此项工程的重要支柱,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如何有效发挥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则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课程标准,因为它是连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与中小学教学的纽带,在保证国家教育基本方向不偏离的基础之上,为中小学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指导着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影响着中小学的教学效果,在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意义,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统治者的重视,而对于课程标准的修订则成为国家教育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纪之交的时代潮流将课程的变革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方面是由于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沉淀,各个国家教育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一些弊病逐渐暴露;另一方面,面对崭新的历史局面,任何国家要想在新时期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顺应时代需要,培养适应这一需要的人才。这就使得21世纪以来的课标变革成为一种潮流,这种潮流在欧美国家表现的最为明显,尤其是英美两国。而对于我国,除了对世界其他国家课程内容的吸收外,我国课程内部的传承性同样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从国外经验中汲取营养能够使我国的教育在短期内与世界接轨,但与此同时,我国教育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身创新,而这些创新与发展则是以自我的完善为基础,否则,完全嫁接在国外先进理论基础上的教育制度革新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本文将选题放在了对我国《中小学暂行课程标准(高中历史)》(1929)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的对比上,就是在坚持我国课标的根本依据——国情的基础上做出的,寻找我国课程标准在不同时期的一脉相承性,以及不同时期的积极成分,达到两次课标的融会贯通,共同致力于新一轮历史课标的修订。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历史课程标准的演变及其对即将修订课标的指导意义进行论述。文章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此次研究即将取得的学术成果;第二、三部分则是对1929年《中小学暂行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分别进行全面的阐述,包括两次课标修订的不同背景以及在内容上表现出来的诸多差异进行详细的论述;第四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通过二、三模块的论证,从异同两个方面对两次课标进行深刻的全面的对比研究;第五部分主要是在第四部分对比的基础上,联系当下我国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以及历史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当下即将进行的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积极借鉴。通过对我国在不同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认识到:课标的修订在坚持国家教育部门指导的基础上,必须保证学者与一线师生对课标修订的参与;“人”的地位是历史学科一以贯之的内容,必须坚持历史学科自身特点与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特点相结合;能够顺应日新月异的教学资源,教学媒介的变革,与此同时,坚持对传统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共同作用于历史教学的发展;有效运用以笔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在更新评价观念的同时,重视这种评价方式在目前形势下,所能发挥的最大功效等,这是通过本文研究期望达到的目标。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新医改制度的实施将对医院财务环境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内涵与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在新医改环境下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
在现有生态效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生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污染物排放作为一种非期望输入引入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运用该模型对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企业生态
我国的建筑总量正在与日剧增,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建筑数量和高度增长的过程中,工程成本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重点阐述了工程造价对建筑工程的巨大作用,并将
<正>目前冀、鲁、豫、皖、苏广大平原涝洼地区,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展以沟洫台田和条田为主的群众性农田水利建设运动。然而,沟洫台田和条田除涝治碱的作用究竟如何?由于大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