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缺失型D-个体血清学鉴定和RH基因分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t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Rh缺失型D--是Rh血型系统中一种十分罕见的基因变异型,其红细胞表面只有D抗原表达,而C、c、E和e抗原表达缺失。RhD--表型个体在怀孕或输血时极易被Rh抗原致敏产生针对C, c, E或e抗原的多种Rh抗体,即抗-Rh17抗体(Hr0),抗-Rh17抗体能与所有含RhCE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进而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或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Rh缺失型D--孕妇和患者输血困难始终存在。目前,我们对Rh缺失型D--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清晰。国外报道的Rh缺失型D--案例较国内多,其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两种:⑴RHD基因取代RHCE基因外显子引起RhCE抗原表达缺失;⑵RHD和RHCE基因完整,RHCE基因的转录活性降低引起RhCE抗原表达缺失。国内早期的研究多局限于血清学检测,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群Rh缺失型D--发生机制可能为RHD和RHCE基因重组, RHCE基因外显子区基因突变及RHCE基因部分缺失或先证者遗传父母双方D--单倍型基因所致。目的本研究通过对Rh缺失型D--个体及家庭成员的血清学特征、基因分型及其发生的分子基础和遗传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发现新的Rh血型变异体发生的分子机制,从而积累更多的中国人群血型基因结构和多态性相关资料,为血型基因研究技术的日益完善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这对于由RH基因变异引起的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方法⑴采用血清学方法,对Rh缺失型D--个体及家庭成员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通过抗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查确定Rh缺失型D--个体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体内存在的抗体。⑵运用PCR-SSP(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庭成员RH基因多态性位点、RHD和RHCE基因外显子以及Rhesus盒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对其基因分型以及发生的分子基础和遗传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⑴患儿红细胞表面存在D抗原,CE抗原完全缺失,表型为D--,其体内存在抗-Rh17抗体,除与自身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外,与所有谱细胞均发生凝集。父母红细胞表面均存在D,C/c,E/e抗原,表型为DCCee。⑵PCR-SSP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患儿基因型为RhDCCee,与血清学不符。其父母基因型均为RhDCCee,与血清学表型相符。RHD和RHCE基因外显子以及Rhesus盒进行基因序列扩增证实,患儿及其父母RHD基因外显子无缺失,患儿RHCE基因Exon1、Exon3、Exon4和Exon7存在,Exon5和Exon6缺失,其父母亲RHCE基因Exon5缺失。Rhesus盒检测结果显示患儿及其父母均为RH基因纯合子。结论⑴患儿为Rh缺失型D--个体,其父母为Rh正常表型个体。⑵RHCE基因Exon5、Exon6缺失导致Rh缺失型D--的产生。断裂的RHCE基因无法正常表达相应抗原产生Rh缺失型D--,与国内外报道的其他Rh缺失型D--个体产生机制存在一定的种族和个体差异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 Tokioka)和硬突小齐海鞘(Microcosmus exasperatus Heller)及其共附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并对两种海鞘及其共
半焦是低阶煤经中低温热解而来的产物;由我院自主开发的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等特点,若能将半焦作为煤粉工业锅炉的燃料进行推广,可增加煤粉工业锅炉的燃料适用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机动车辆排放含有SOx等有毒气体的尾气,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2014年的环境质量报告规定中国的汽油硫含量需调节限制在10ppm以下,但目前我国汽油中的硫含量远高于10ppm,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开发新的高效脱硫技术。渗透汽化作为一种具有许多潜在优点的新兴分离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在渗透汽化分离工艺中,膜是起分离作用的核心部件。本文从膜材料着手,选择对汽油中噻吩
灯盏花乙素是从中药灯盏细辛提取的天然药物化合物,在治疗脑偏瘫、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脑栓塞、微循环障碍等疾病有显著疗效。灯盏花乙素在常用溶剂中的解度较低而且随
本文总结了美欧当前正在开展的分布式混合电推进系统.基于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研究了NASA在亚声速超绿色研究(Sugar)计划和环境负责航空(ERA)计划下,以及欧盟在航迹2050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