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肽-姜黄素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微囊化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ji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蛋白水解物(SPH)具有多种优异的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然而令人难以接受的苦味以及较强的吸湿性限制了其在饮料等食品上的应用。研究表明,一些蛋白水解物可与生物活性成分通过疏水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鉴于苦味的产生主要归因于具有高疏水性的肽。本研究拟利用疏水多酚姜黄素(Curcumin,Cur)与SPH的疏水相互作用,部分掩蔽其疏水苦味残基的暴露,并结合微胶囊技术进一步包埋获得低苦味的SPH微胶囊产品,研究其相关理化性质,并以其为原料,开发一种风味良好、性状稳定的功能性固体饮料,拓宽SPH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蛋白水解物的自组装能力构建了大豆肽基姜黄素纳米颗粒,并表征其胶体性质,评价其脱苦效果。采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制备SPH,研究发现,蛋白酶解液具有较高的水解度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苦味,其苦味主要受疏水肽含量的强烈影响。蛋白水解物对Cur有较高的荷载能力,在显著增加Cur水溶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其苦味。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电位值表明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荧光与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蛋白水解物与Cur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可以部分屏蔽疏水氨基酸残基,这可能成为降低蛋白水解物苦味的有效手段。(2)以SPH和SPH-Cur纳米颗粒为芯材,热处理大豆蛋白(SPI)和大豆多糖(SSPS)为复合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SPH微胶囊,评价微囊化脱苦效果及其产品性质。SPH微胶囊在中性条件下(pH 7.0)的蛋白水解物包埋率显著高于酸性条件(pH 4.5),其受壁材种类,芯壁比的强烈影响。固定微胶囊的芯壁比为1/4,壁材比(SPI/SSPS)为2:1,微胶囊具有最好的包埋效果:包埋率为50.92%、苦味降低2.68倍,吸湿性降低1.61倍。微胶囊呈球型,表面光滑、连续,无孔洞或裂缝。较高的包埋率可能主要归因于SPI和SSPS复合壁材构建的核壳双层结构。红外分析结果表明SPI与SPSS之间发生了静电相互作用。与SPH微胶囊产品相比,SPH-Cur微囊化产品的包埋率显著提高且苦味显著降低。在储存过程中,两种微胶囊吸湿性较SPH显著降低,复溶后均具有较小的粒径与较大的电位,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Cur的加入使SPH微胶囊的抗氧化性显著提高,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这将提升SPH微胶囊产品作为功能性配料的产品竞争力。(3)以苦味值和吸湿性较小的SPH微胶囊和SPH-Cur微胶囊为原料,通过添加调味剂研发满足感官需要和性状稳定固体饮料。研究表明,蔗糖和膳食纤维添加量为影响饮料风味的主要因素,麦芽糊精添加量为次要因素。与SPH固体饮料相比,SPH微胶囊固体饮料拥有更好的感官评分。饮料具有最佳风味感官评分的配方:(a)SPH微胶囊固体饮料:蔗糖、膳食纤维以及麦芽糊精添加量分别为25%、35%和3.75%;(b)SPH-Cur微胶囊固体饮料各调味剂对应的添加量分别为25%、50%和3.75%。高温高湿储存30d后,与SPH固体饮料比,两种微胶囊固体饮料的DE*值处于微小到中等,肉眼观察不到色泽变化,在应用中可接受。固体饮料呈粉末状,不粘连结块或液化,具有低吸湿性和高复溶率(>90%)。风味感官评分值分布在80-100分之间,口味柔和、无苦涩味,储存稳定性好。
其他文献
老年NIDDM患者三酸甘油酯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的关系分析郭妍戴振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南京210029)关键词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三酸甘油酯血症;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老年人
以恶意广告营销、网络刷量、网络诈骗、电商平台"薅羊毛"等为代表的网络违法行为,其主要源头是使用虚假个人信息恶意注册的账号。作为下游网络犯罪的上游环节,恶意注册互联网
无人机航空摄影由于其灵活性、成本低廉、效率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测绘生产中,但在实际生产制作正射影像中会存在一些影像编号顺序与实际航飞顺序不一致,影像编号可读性差等
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集团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未来充满变化、运营成本增大、利润空间有限的局面,迫切需要站在集团战略规划实施的角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和流程、规范预算
网络商品交易是指企业之间(B2B)、企业和消费者之间(B2C)、个人之间(C2C)、政府和企业之间(G2B)通过网络通信手段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易,是传统商品交易在互联网上的延伸。网络商品交易
刘勰、钟嵘在关于赋、比、兴问题的阐释上,因二人对经学的态度和尊崇不尽相同以及理论依据的差异,造成判别上的不一致。但总体而言,钟嵘因侧重从艺术角度对赋、比、兴进行阐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步伐。与此同时,为探析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中国学者越来越关注国外对中国的研究,汉学著作的翻译也由此凸显出其重要性。本次翻译实践选取的文本是《十八世纪英国的中国风》(The Chinese Taste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第八章,主要介绍十八世纪英国汉学家托马斯·帕西对中国的研究,以及
<正>"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地创新观摩研讨会"安排有七、八、九年级各两节"同课异构"课:字母表示数、回顾与思考(勾股定理)、反比例函数,为了避免重复,我的点评将把会议的关键词
以某汽车地板后纵梁总成焊装夹具的设计为例,介绍了汽车车身焊装夹具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点。阐娑了基于UG三维建模平台的焊装夹具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进行焊装夹具的三维结构设
将人工神经网络(ANN)用于光谱分析校正与定量分辨中,采用三层节点模型和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对模拟与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对光谱分析校正与定量辨识是可行的。从页为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