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使得我国资本市场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存在分割。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连年顺差,外汇储备快速累积,如何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国外证券投资资本通过QFII形式流入,我国的证券投资资本则以QDII形式流出。本文选取2009年以前成立的QDII基金为研究样本,运用TM、CL等选股择时能力模型和DEA的相对效率及交叉效率模型,分别对研究样本2009年和2010年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首先,从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角度对QDII基金行业进行总结,侧重于市场规模、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以及价格策略和投资组合等几个方面。其次,运用参数法实证研究样本QDII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再次,运用非参数法计算出样本QDII基金的相对效率、交叉效率,并且进行排序,得出其绩效的优劣。最后,结合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对我国QDII基金的绩效作出评述。从选股择时能力的实证分析来看,基于TM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华夏全球、嘉实海外、工银全球、海富通和交银环球5只基金在2009年和2010年都具有选股能力。相比之下,择时能力不那么稳定,2009年的择时能力和2010年的择时能力差异较大,所有的基金中,仅工银全球在两年中都同时具有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不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我国QDII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不太显著。因此,我国QDII基金经理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但是市场把握能力较差。基于CL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QDII基金经理在2009年表现出较强的择时能力和较弱的选股能力,而2010年表现出较强的选股能力和较弱的择时能力,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都不具有持续性。从相对效率的实证分析来看,基于CCR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2009年,工银全球、华夏全球和交银环球为DEA有效;在2010年,仅华夏全球和亚太优势为DEA有效。按照松弛变量的分析,交易费用是影响相对效率的“元凶”。基于DEA交叉效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QDII基金绩效从优到劣的排序在2009年和2010年有较大的差异。总而言之,我国QDII基金经理没有显著的选股择时能力,并且选股择时能力和相对效率都不具有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