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protrusion,以下简称腰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症状为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压痛和反跳痛。临床上认为腰椎间盘引起的疼痛多为神经根炎症所致,中医认为主要的病机是气滞血瘀,治则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电针密波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先对感觉神经起抑制作用,接着对运动神经也产生抑制作用。故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针刺麻醉等。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观察电针腰夹脊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疗效,并运用《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临床疗效改善及VAS疼痛评分法和FairbankJC腰痛病情评分来评价治疗效果,如经证实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缩短治疗的时间,可为临床提供优化治法和处方,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方法: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腰夹脊穴(CT定位的突出腰椎间盘相应及上、下华佗夹脊穴)、环跳、委中;加G6805电针仪,密波频率50-10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20min,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5次,10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治疗。每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以及VAS疼痛评分法和FairbankJC腰痛病情评分统计。结果:(1)通过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2)经ridit分析,一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显效率(56.57%)比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40%)明显,但是两组疗效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显效率(73.33%)比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56.67%)明显,但是两组疗效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t检验,VAS疼痛积分治疗前,治疗组(8.40±2.57)与对照组(8.27±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疼痛积分相似,具有可比性;1个疗程后,治疗组(5.24±2.35)VAS疼痛积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与对照组(6.53±2.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1个疗程后治疗组减轻疼痛效果优于对照组。2个疗程后,治疗组(3.57±1.54)VAS疼痛积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与对照组(4.21±1.6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个疗程后两组减轻疼痛效果相当。(4)经t检验,Fairbank JC腰痛病情计分治疗前,治疗组(26.77±11.48)与对照组(25.96±1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疼痛积分相似,具有可比性;1个疗程后,治疗组(18.14±8.56)VFairbank JC腰痛病情计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与对照组(22.53±8.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1个疗程后治疗组改善腰痛病情效果优于对照组。2个疗程后,治疗组(13.57±8.29)Fairbank JC腰痛病情计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与对照组(15.23±7.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个疗程后两组改善腰痛病情效果相当。提示:1个疗程后治疗组减轻疼痛和改善腰痛病情效果优于对照组。2个疗程后减轻疼痛和改善腰痛病情效果与对照组相当。结论:本研究表明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改善腰痛病情,从而改善了其他症状并提高生活活动能力,特别是相对常规针刺具有起效快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