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区域竞争的背景下,城市集群的合作与发展直接影响了国家未来的经济与政治格局。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分工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按照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应当为金融、信息、生产性服务业或高端制造业产业,而在中心城市外围形成与中心城市产业高度关联的支持与配套产业,辐射到周围中小城镇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完成的。
本文通过对中心-外围模型、屠能模型以及引力模型的扩展,并以此为分析框架,选取了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3个城市群为样本,通过静态与动态的实证分析,结合实际进行推演,揭示了房价水平、城市集群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城市群样本时,本文还通过对城市引力的测算,刻画了城市群的圈层位置。
本文形成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中心城市承担了更多的服务性功能,当中心城市要素成本上升到一定阶段导致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后,城市群会演变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心—普通制造业、农业外围的新模式。房价水平与产业升级显著正相关。地区的房价差异,影响了劳动者的预算约束,从而会在差异产品和房价水平中进行权衡,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其他变量不变时,城市的房价水平升高,提高了房产部门的总收入,从而提高了该地区的总收入,由于总收入与城市差异化产品数量正相关,因此促进了产业升级。当期的工资收入与产业升级负相关,滞后一期的劳动工资收入与产业升级正相关。静态时,本期工人的工资水平上升提高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如果企业不试图转移,企业将缺乏动力生产更多的差异化产品。随着动态过程的演化,工资水平的提高会促使价值链低端产业中的企业进行转移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带动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势必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为吸引人才企业定会提高其工资水平,从而提高本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静态时,劳动力人数与产业升级负相关,在产业升级的最初阶段,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并不高,劳动力的聚集有利于中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会因为生产与服务的自动化程度加强而减少。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劳动力的聚集扩大了城市边界,从而增加企业转移的动力,提高了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城市的引力与产业升级正相关,城市的引力值刻画了城市的圈层位置,离中心城市越远,经济总量越小,其引力值也越小。城市的引力越大,在城市群中的地位越核心,其产业结构也越高级。
相比于其它关于房价水平的实证文章采用的省级房价数据、35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或城市的房地产投资额,本文采用的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房价数据更直观。同时本文还通过计算多核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引力值对城市群中各城市房价水平以及产业升级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