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市是我国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自2003年以来依托洛河大力改建洛浦公园、实施河道治理以及在沿河两岸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生态造林行动使得洛河成为集景观、休闲、防洪、生态于一体的河流廊道。因此对洛河洛阳市区段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进行分析和计量评价,有利于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保证后续工程质量,同时加强大众对城市河流水域环境的保护意识,旨在为城市河流水土保持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现场勘查分析洛河研究区段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采用的主要措施有河道整治、河堤景观规划、生态护坡、蓄水工程。结合专家评分法、数学模型法等方法,在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内容基础上建立了洛河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收集统计洛阳市环境保护局、水土保持监测站多项监测、调查和试验研究项目的基础数据,通过专项统计监测、野外及室内试验等方法对相应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利用评级、打分,进一步对洛河洛阳市区段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同时从安全、景观、气候、环境恢复四个方面进行生态效益的价值评估,从经济角度对洛河水土保持工程给予客观的评价。研究表明,洛河洛阳市区段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总加权分值为81.79,该分值反映出研究区工程生态效益效果良好。截至2012年,洛河洛阳市区段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得年均涵养水源量增加28.06万t,泥沙淤积量减少20.81万t,尘埃量阻滞9107t,土壤侵蚀量减少209.1万t,以洛河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滨河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显著。洛河洛阳市区段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年均总价值为11715.9万元,其中安全效益年均价值为7145.6万元、景观效益年均价值为1966.9万元、气候效益年均价值1504.9万元、环境恢复效益年均价值1098.5万元。对指标灵敏度分析得出安全效益指标对总的决策目标生态效益的影响强烈,景观效益气候效益次之,环境恢复效益较弱,还处于逐渐恢复中。防洪排涝、河岸的稳定性依然是洛河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生态景观已经逐步开始得以重视并且治理效果明显。滨河景观规划及蓄水工程工作开展良好,河流水环境的生态修复及后续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以确保洛河水土保持工作后续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