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箍于“艺术影院”在上海的空白历史和极大拓展空间,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欧美大城市“艺术影院”的生存发展的研究,反观上海这座新兴大都市在文化如何进一步促进城市多元繁荣的方面可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尤其是“艺术影院”在开拓市民文化视野、在文化多元性上塑造创意城市形象得出更多借鉴和思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如何才能更客观、更合理地制定城市电影文化策略,支持“艺术影院”的运营,而非将城市中的电影院一律视作商业盈利机器?在经济与文化平衡发展的前提下,怎样通过城市文化建设,协同和保证“艺术影院”制定更有规律可循的长期蓝图、履行电影文化教育的部分职责,以及建立艺术与文化层面的电影对话交流,让城市中的电影和整体文化生态成为具有自省力和自律性的自足体本论文力图在有关城市及文化理念的倡引下,思考、研究电影与城市的关系、城市中“艺术影院”的文化与经济使命,以及在城市发展历史中“艺术影院”作为最重要影像文化传播单位的本质属性,从而为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尤其是“艺术影院”概念的普及和相关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践助推。作者研究了巴黎、纽约等最具代表性的大城市中的“艺术影院”历史发展和现有格局,以及他们对城市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其中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将巴黎最早的“艺术影院”——“法国电影资料馆”和纽约最早的“艺术影院”——“林肯广场影院”单独章.从其发展脉络、城市电影生态中的定位以及对城市文化的深层影响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思考和阐述:并由此强调指出,城市中“艺术影院”不同于以短期盈利为目标的商业电影院线,他们的艺术追求更具备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本源的审美功能和文化深度。而,由于好莱坞电影娱乐工业的全球扩张,“艺术影院”的运作和推广在美国本土欧洲、亚洲等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十分艰难的时期,但随着自我发展的日趋成熟,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更清晰地意识到,艺术电影的传播对城市文化和下一代教育的关键作用。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电影研究有效地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并且也不同于大量学者所进行的“电影中的城市形象”之研究,而是独树一帜地聚焦 于“艺术影院”这一全新命题,从欧美已然成熟的城市“艺术影院”发展史入手,以巴黎和纽约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影院”的个案研究推及至这两个城市当下的“艺术影院”整体格局,结合城市电影生态态包括大型商业连锁院线在内的经济学和文化思考,试图进一步探讨“艺术影院”在上海的发展可能和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