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疏松砂岩气藏分布广泛,或多或少存在出砂现象,而常规的防砂方法很难实现完全防砂的效果,总是有部分砂会随气体进入井筒,如果气体不能够将产出的地层砂携带至井口,那么地层砂会在井底堆积,造成砂堵,而且部分气井在出砂的同时伴随着出水的现象,如果得到很不到很好的治理,可能会造成水淹,导致气井停产,因此论文对于井筒中气水砂的三相流动机理以及气井井筒的携液携砂能力展开了研究。论文针对气井井筒同时携液携砂三相并流体系的流型以及压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调研的内容,将压力振动能以及气浆流速比作为划分流型的标准,并将气液固三相并流体系的流型进行了划分。考虑到涩北气田同时出水出砂的实际情况,将气水两相视为拟均相,对于砂粒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含水气井携砂模型,得到了含水气井的临界携砂流速的公式,然后得到了携砂临界流速以及携砂临界流量沿井深的分布,建立模型的同时对于颗粒在不同流态下的表面力进行了分析,对于携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如砂的粒径、气液比等,对于携砂临界流速以及携砂临界流量的影响。基于Turner模型,根据空气钻井中气流携液携岩的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携液模型,最低动能理论模型,并在实际中应用李闵的模型计算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速,然后得到了携液临界流速以及携液临界流量沿井深的分布,来判断气井是否会产生积液,当气井积液时,利用临界流速沿井深的分布曲线与实际气体流速沿井深的分布曲线判断积液深度。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于气砂、气液两相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观察气井携砂的悬浮沉降等现象以及气水两相流的流型,更加直观的体现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气井携液以及携砂的影响。在两相流的基础上进行气水砂的三相流实验,研究携液与携砂的相互影响,并且研究了水在不同状态,动水和静水,对于气井井筒携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