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并发心脏破裂(ca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点,探索STEMI后CR的危险因素,探究临床防治措施。方法连续入选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并诊断为STEMI并发CR患者共112例,定义为破裂组,按照1:3匹配原则,匹配条件为相同性别及年龄±1岁,随机选取与CR组同年入院且未发生心脏破裂的336例STEMI患者作为非破裂组,记录入选患者在院期间一般资料、检验检查结果、病情变化、冠脉造影情况以及治疗情况,对STEMI后CR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利用统计学分析发现STEMI后CR的危险因素。结果1、3年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6007例,并发CR患者共112例,STEMI后CR发病率为1.9%,其中FWR共82例(71.9%),VSR共31例(27.2%),PMR共1例(0.9%),两例患者在院期间先后发生VSR、FWR。112例STEMI合并CR患者平均年龄为(68.9±9.74)岁,其中男性52人,女性60人。2、STEMI患者发生CR前常常存在诱因,包括用力排大小便,剧烈恶心、呕吐,情绪激动,反复胸痛等。3、CR多发生在STEMI起病1周内,本研究中91%的CR发生在STEMI起病一周内。其中24小时内发生CR患者共61人,占总人数54%,3~5天发生CR患者共25人,占总人数22%。4、STEMI并发CR患者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63例,其中出现FWR共52例(81.2%),出现VSR共12例(18.8%),1例患者同时发生FWR、VSR。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共35例,其中出现FWR共21例(60%),出现VSR共13例(37.1%),出现pmr共1例(2.9%)。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共9例,其中出现fwr共4例(40%),出现vsr共6例(60%),1例患者同时发生fwr、vsr。急性侧壁心肌梗死患者共5例,均为fwr。5、两组单因素分析中,(1)基本资料方面,心脏破裂组与非心脏破裂组性别比例相同、年龄相近。cr组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的比例高于非cr组(p>0.05),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吸烟史比例低于非cr组(p>0.05)。(2)入院后常规检验方面,cr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随机血糖、凝血酶原时间、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血清钠离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心肌梗死相关情况方面,cr患者入院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cr组患者入院后心率、肌钙蛋白i峰值、d-二聚体、bnp、前壁心肌梗死比例、killip分级iii级~iv级比例、心肌梗死后反复胸痛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4)冠脉造影结果方面,非cr组有较好的侧支循环(p<0.05)。(5)治疗方面,非cr组使用指南推荐药物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pci)均较cr组更加完善(p<0.05)。6、应用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低收缩压(or=0.984,95%ci:0.975~0.994)、入院心率快(or=1.021,95%ci:1.007~1.037)、心肌梗死后反复胸痛(or=11.947,95%ci:3.639~39.218)、白细胞计数升高(or=1.105,95%ci:1.03~1.18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or=17.089,95%ci:1.216~240.221)是stemi患者并发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stemi后cr的发病率为1.9%,并不多见,其中左室游离壁破裂比较常见。2、cr多发生在stemi起病1周内,其中两个高发时间分别为起病24小时内及起病后3~5天。3、stemi并发cr的危险因素包括入院低收缩压、心率快、心肌梗死后反复胸痛、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