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自汗盗汗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辨治肺脾气虚证、清胃散合白虎汤加减辨治脾胃湿热(邪热内蒸)证、当归六黄汤合玉女煎加减辨治阴虚火旺证并观察其疗效和特色优势,从而发扬中医药对现代内伤杂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60例符合肺脾气虚,脾胃湿热(邪热内蒸),阴虚内热型自汗盗汗患者,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变化,中医症候积分,来评估中医辨证治疗汗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1)60例汗证的总疗效症候比较有效率93.3%,愈显率75%。临床改善症候表现相当显着,当中24例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证自汗、盗汗总疗效症候比较有效率95.9%,愈显率79.2%;清胃散合白虎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邪热内蒸)证自汗、盗汗总疗效症候比较有效率86.7%,愈显率60%;当归六黄汤合玉女煎加减治疗阴虚火旺证自汗、盗汗总疗效症候比较有效率95.3%,愈显率81%,治疗3周后都能改善出汗过多异常与其他症状不适的情况。在总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证候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中,P<0.05说明差异无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肺脾气虚证、脾胃湿热(邪热内蒸)、阴虚火旺各证总症状积分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0.01说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表明应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证,清胃散合白虎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邪热内蒸)证,当归六黄汤合玉女煎加减治疗阴虚火旺证的总体疗效确切。(2)60例汗证的出汗疗效症候比较有效率93.3%,愈显率88.3%。临床改善症候表现相当显着,当中24例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证自汗、盗汗出汗疗效症候比较有效率95.5%,愈显率91.5%;清胃散合白虎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邪热内蒸)证自汗、盗汗出汗疗效症候比较有效率86.7%,愈显率79.7%;当归六黄汤合玉女煎加减治疗阴虚火旺证自汗、盗汗出汗疗效症候比较有效率95.4%,愈显率90.4%,治疗3周后都能明显改善出汗过多异常的情况。在出汗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中,P<0.05说明差异无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肺脾气虚证、脾胃湿热(邪热内蒸)、阴虚火旺各证出汗症状积分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0.01说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表明应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证自汗盗汗,清胃散合白虎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邪热内蒸)证自汗盗汗,当归六黄汤合玉女煎加减治疗阴虚火旺证自汗盗汗的临床疗效有显着改善。(3)24例肺脾气虚证患者的喘促气短、咳声低弱、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腹胀、大便异常、神疲懒言、腹痛绵绵、脘闷、肠鸣、排便无力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中,P<0.01说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15例肺脾胃湿热(邪热内蒸)证患者的胃脘灼热、胃脘疼痛、脘腹胀闷、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中,P<0.01说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口臭、身热不扬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中,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例阴虚火旺证患者的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胃脘嘈杂、耳鸣、潮热、失眠、胃脘隐痛、胃脘灼热、脘痞不舒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中,P<0.01说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头晕、形体消瘦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中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明显改善喘促气短、咳声低弱、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腹胀、大便异常、神疲懒言、腹痛绵绵、脘闷、肠鸣、排便无力、脘灼热、胃脘疼痛、脘腹胀闷、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胃脘嘈杂、耳鸣、潮热、失眠、胃脘隐痛、胃脘灼热、脘痞不舒症状。口臭、身热不扬、头晕、形体消瘦症状改善比较乐观。结论: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清胃散合白虎汤加减、当归六黄汤合玉女煎加减可明显改善自汗、盗汗和其他各项临床症状。疗效可靠的。并在观察期间未发现中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在临床方面提供客观且科学的临床依据,为因患有本病患者有一些帮助。采用中医辩证施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所在,值得在临床上更进一步进行推广以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