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等协调发展是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注热点。矿产资源丰富的鄱阳湖域在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实施和推进下,资源大力开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面临着资源储备下降,人口快速增加,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等问题。2014年11月20日,江西省步入我国首批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行伍,这对鄱阳湖域“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探讨了鄱阳湖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现状基础上,厘定系统建模目的和系统边界,依据系统为复杂非线性巨系统,基于“生态经济人”假设条件下的人口、资源、环境框架,结合经济发展目标,划分为矿产开发、人口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四个子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Vensim PLE软件平台分别设计各子系统因果关系图和流图SD模型,整合优化各子系统SD模型,综合设计出鄱阳湖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SD模型。以在省内具有相对优势的铜矿和铜产业数据为矿产基础数据,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基于2010—2013年历史数据检验SD模型科学性、可行性后,运行模型,仿真模拟了2014—2030年间鄱阳湖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演变规律,调整修正主要政策参数,设计出维持现状型、开发优先型、节能环保型、协调发展型四种发展模式,仿真模拟了各发展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按当前发展模式,鄱阳湖域将出现资源保障不足、生态环境破坏污染加剧等问题,难以支撑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优化对比分析各发展模式实施结果后,得出协调发展模式到2030年铜精矿累计保有储量为2514.58万吨,较维持现状型下提高了近16.4%,总人口基本持平,矿产产出量提高了7.3%,GDP增加了9.3%,工业固废排放减少了7.4%,综合考虑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人口适度增长、经济高效发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鄱阳湖域矿产资源优化开发和社会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较优发展模式;依据研究结果,从开源和节流并重、产业与行业结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提出对策建议。研究为鄱阳湖域生态经济区建设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