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橘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亚科(Vaccinioideae)越橘属(Vaccinium Sp.)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灌木果树。全球约有四百多种,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北美洲,我国越橘属植物有九十多种,有十余种可供食用。越橘果实为蓝色或红色浆果,果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E、A、B,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因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越橘果实列为世界五大健康水果之一。我国主栽的越橘品种大多是引种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气候较为温和的区域,在我国东北地区无法自然越冬,在冬季必须采用防寒保护措施或者保护地栽培。因而,要想实现越橘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解决引种越橘无法自然越冬的这个难题。本试验通过对黑龙江地区三个主栽引种越橘品种——美登、北村、圣云,在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1月30日越冬期间的研究。对电解质渗出率、膜保护酶、膜脂过氧化程度、渗透调节物质、脱落酸和膜脂脂肪酸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综合评价了越冬过程越橘枝条在越冬期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越橘越冬期间抗寒锻炼过程的防御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越橘的电解质渗出率在越冬中持续上升,与抗寒性呈著正相关关系,从实际生产经验与本论文其他数据分析认为,抗寒性不是单一的取决于越冬时电解质渗出率的高低,电解质渗出率的变化幅度更能表名抗寒能力的强弱。本试验的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抗寒性为美登>北村>圣云。(2)脯氨酸的含量在越冬期变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说明脯氨酸的积累有助于增强越橘抵御严寒的能力。越冬期圣云的脯氨酸含量变化最明显,认为脯氨酸的积累对圣云的越冬影响大于美登和北村。(3)越橘在越冬中,枝条内的保护酶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在上升到最高值后略有降低,证明与越冬过程中抗寒能力的提高具有密切关系。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虽也呈现显著变化,但品种间变化趋势不一致,与提高越橘抗寒性的相关性较小或者不相关。(4)三个品种的ABA含量变化大致相同,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上升,在最低温度到来之前达到了最大值,抗寒性较强的品种ABA含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ABA含量与越橘抗寒性呈正相关。(5)越橘膜脂脂肪酸不饱和程度随着越冬的深入而增大,美登的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性高于北村和圣云,圣云的不饱和度增加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