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CP对番茄冷害及机械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678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是一种新型的乙烯作用抑制剂,可与果蔬组织中的乙烯受体结合后阻断乙烯与受体的结合,阻止或延缓乙烯的生理作用,因而阻止了许多园艺产品中依赖于乙烯的一些应答反应(sisler等,1997)。本文以绿熟期番茄为材料,分成4个组,分别用1μL/L,3μL/L,5μL/L的1-MCP对刚采摘的绿熟期的番茄进行熏蒸6h,以未经1-MCP处理的番茄为对照。先在3℃下冷藏两周,再置于20℃下贮藏16天,定期检测一系列与番茄采后生理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冷害指数,病害发生率,硬度,色差,乙烯产生量,番茄红素,可滴定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及一些酶的活性等等,来探求这些因素在经1-MCP处理后的变化规律,以明确1-MCP对番茄冷害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虽然1-MCP对番茄的冷害有促进作用,并且加重了果实的病害发生,但仍对保持番茄的一些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延缓了硬度的降低,保持了番茄的可滴定酸度以及推迟了番茄红素的增加等。1-MCP还推迟了后熟过程中番茄乙烯峰的出现并提高了乙烯峰值;促进了POD、PPO的活性;降低了CAT的活性;抑制了PAL活性的增加和总酚含量的增加;抑制了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增加。本文还研究了1-MCP对于番茄机械损伤后生理生化的影响,以绿熟期的番茄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机械损伤的方式,分别将番茄从0m、1m、1.5m的高度落下,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然后用1μL/L的1-MCP浓度处理,另设三组作为对照,与处理组一样具有三种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但不用1-MCP进行处理。定期测检测相关采后生理生化指标,通过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来探究1-MCP是否对番茄由机械损伤引起的采后品质的迅速下降及寿命减少起到推迟和延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损伤的番茄表现出一系列不利于采后品质保持的生理生化变化:损伤初期释放出伤乙烯,并且较早达到乙烯高峰;失重率增加;硬度下降加快;原果胶含量下降加快和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加快;果皮亮度下降变快和果皮转色加速;番茄红素的合成加速;可滴定酸度的下降加快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变快;MDA的积累加剧等。而且,番茄损伤的程度越大,不利的变化越严重。1-MCP处理的机械损伤番茄则表现出相应地减缓或者推迟了这些变化,与同等机械损伤程度的番茄果实相比,1-MCP处理的受损番茄表现出伤乙烯释放量较低及较晚到达乙烯高峰;较低的失重率;硬度下降较慢;原果胶含量下降较慢和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减缓;果皮亮度下降较慢及成熟转色较慢;番茄红素的合成速度较慢;可滴定酸度的减少较慢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较缓;MDA的积累减慢等。
其他文献
通过对我国地区间财力的实证分析发现,各地区财力差异悬殊,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非常不利。本文提出了以转移支付制度调节我国地区间财力差异的
中西药的相继发展,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因之人的寿命不断增长,由六十年前的四十出头到了今天的迈向八十,于是乎,社会大众日渐走上老化。由于人的老化而引起的老年病,加上与生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药品等医疗发明专利问题。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可专利客体问题,可以采用较为宽松的授权标准,从而鼓励对于病毒的基础性研究和利益分享。在新冠
花岗岩主要呈岩株产于穹窿的东部,在穹窿的核部及西部,晚阶段的细晶岩和花岗斑岩岩墙发育良好。 岩石呈肉红色、中粒斑状至半自形粒状结构,暗色的黑鳞云母1-3%,钠长石20-30%,微
基于建筑市场结构模型三个维度,寻求建筑业产业进化的增长变量,推导出建筑业产业进化空间模型。在此模型中,要保持建筑业保持生产水平不降的前提下即自稳状态,建筑业产业进化
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陕西省处于西部优势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物流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然
近年来,燃煤电厂烟塔合一烟气排烟对近距离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其在国内的推广过程受到一定限制。准确判断烟塔合一排烟的环境影响,对于我国现有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的排放
<正>春玉米是冀北地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杂草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人工除草的工作量十分巨
该文以沉积学、煤岩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煤相划分参数分析煤相类型,结合宏观和微观煤岩特征,认为新疆准东煤田东部矿区成煤环境为相对干燥的森林沼泽,根据煤相参数的垂
为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在地方高等教育的利益博弈中,存在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3个利益主体。这些主体围绕着教育资源分配进行的利益博弈影响着教育政策的现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