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相法制备硫脲基硅胶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均相法利用硫脲改性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合成新的偶联剂,改性后的偶联剂接枝到硅胶表面,合成硫脲基硅胶。对溶剂、硫脲的用量、水浴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该合成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出均相法制备硫脲基硅胶的最佳条件:水浴温度338K,20mL甲醇,4g硫脲和10g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24h,再加入70mL二甲苯,5g活化硅胶,继续反应24h。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发现pH、温度、时间和吸附溶液的初始浓度等对硫脲基硅胶材料吸附汞离子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汞离子的浓度和升高吸附温度,可以使吸附容量变大,能够有效减少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通过对吸附热力学曲线进行研究,发现硫脲基硅胶对汞离子的吸附行为可以使用 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描述,说明该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的参数 n处于5~6之间,表明硫脲基硅胶对汞离子的吸附行为是容易进行的。热力学数据ΔH0和ΔS0都是正的,且ΔG0都是负的,表明硫脲基硅胶对汞离子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的熵增过程;当温度介于298K~328K时,|ΔH0|<|TΔS0|,表明硫脲基硅胶吸附汞离子的过程是由熵变控制的。通过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用于硫脲基硅胶吸附汞离子的过程。  通过对硫脲基硅胶材料对单组份汞离子的动态吸附进行考察,发现体积流量、初始浓度及在吸附内加入材料的质量都会影响硫脲基硅胶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当增大流速、提高初始浓度和减少材料的装填质量时,穿透时间和耗竭时间都会变短。硫脲基硅胶材料对汞铜离子混合溶液中 Hg2+的吸附量与单组份汞溶液中 Hg2+的吸附量相比有所降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吸附容量;而混合溶液 Cu2+的吸附量比单组份铜溶液中 Cu2+的吸附量显著减少,这表明在汞铜竞争吸附过程中硫脲基硅胶材料对 Hg2+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在一定的操作前提下,Thomas模型和Yan模型适用于硫脲基硅胶对Hg2+的动态吸附行为,且这两个模型拟合得出的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高的拟合度。
其他文献
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现代社会中,广告无处不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处处都能感受到广告的存在。不管人们是否愿意,他们都会在有意或无意间与广告产生难以割舍的关联,可以说,广告包围着现代人。难怪美国人这样调侃:“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的。”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的今天,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广告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则广告救活了一个工厂”、“一则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ombyx mori bidensovirus, BmBDV)是首例拥有自身编码DNA聚合酶的ssDNA的无脊椎动物病毒,其基因组由两种ssDNA(VD1和VD2)所组成。该病毒专一性识别的宿主细胞
橄榄石型的LiFePO4具有低廉无毒、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循环稳定性等优点,近年来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本文首先综述了橄榄石型的LiFePO4的研究进展,然后制备了不同形貌的LiFePO4,并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首先,采用二步法(水热—固相法)合成了纳米棒状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