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氧气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寻最适合AECOPD患者的氧气雾化吸入方法,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择:根据本研究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江苏省某三级医院内科住院并接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12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2.分组和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持续雾化组、间歇雾化组、先后雾化组三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给予一致的常规治疗和护理,使用相同剂型和剂量的雾化吸入药物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持续雾化组:联合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15-20分钟,2次/日。间歇雾化组:联合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间歇氧气雾化吸入,吸入10分钟后暂停10分钟,再进行雾化吸入,2次/日。先后雾化组:先予沙丁胺醇氧气雾化吸入10分钟,暂停10分钟后再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2次/日。3.观察项目和时间:观察记录并分析三组患者第一次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前、治疗结束1小时的生命体征(体温、脉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 SPO2);雾化吸入治疗前和连续治疗3天后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症状、咳痰难度、痰液性质、肺部啰音的变化,以及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研究结果1.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基线测评,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生命体征、SPO2、动脉血气分析、症状体征、雾化体位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先后雾化组脉率第一次治疗结束1h较治疗前减慢,治疗结束1h先后雾化组脉率慢于持续雾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雾化组和先后雾化组呼吸频率第一次治疗结束1h较治疗前均有所减慢,间歇雾化组和先后雾化组第一次治疗结束1h呼吸频率慢于持续雾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SPO2第一次雾化吸入治疗结束1h较治疗前均有上升,先后雾化组第一次雾化吸入治疗结束1h的SPO2高于持续雾化组和间歇雾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雾化吸入体温、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与治疗结束1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氧气雾化吸入连续治疗3天后呼吸困难、咳嗽症状、咳痰难度、痰液性质、肺部啰音与治疗前相比均呈好转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症状、肺部啰音连续治疗3天后组间比较有差别(P<0.05),根据各组平均秩次,程度均为先后雾化组轻于间歇雾化组轻于持续雾化组。4.先后雾化组雾气湿冷和刺激性呛咳发生率少于持续雾化组和间歇雾化组,先后雾化组心悸和胸闷气喘加重发生率少于持续雾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按雾化吸入药物种类不同先后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能促进AECOPD患者脉率和呼吸频率的稳定,提高患者SP02,并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的氧气雾化吸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