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蜜蜂微孢子虫病(microsporidian disease)病原为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p.,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成年蜂病,为重要的检疫性病害。患病蜂群哺育力和采集力下降,感染症状不明显时,蜂群的产蜜力即可下降50%~70%。蜜蜂微孢子虫与蜜蜂越冬关系密切,目前,还没有蜜蜂微孢子虫对蜜蜂抗寒能力及春繁效率影响的相关报道。通过对吉林省蜜蜂微孢子虫调查及染病越冬蜂观测研究,分析了蜜蜂微孢子虫与蜜蜂死亡率、春繁效率的关系。1.蜜蜂微孢子虫病是吉林省主要蜜蜂疾病之一,对养蜂生产影响较大。主要养蜂区50户蜂农共计4134群蜜蜂的蜜蜂病敌害调查发现,蜜蜂爬蜂病占调查蜂场的20%,仅次于白垩病和蜂螨。而蜜蜂微孢子虫是蜜蜂爬蜂病的主要病源,占蜜蜂爬蜂病的80%。蜂农对患有爬蜂病的蜂群滥用蜂药,严重污染了蜂产品。2.检测越冬前蜜蜂微孢子虫寄生情况,结果发现:不同品种蜜蜂间微孢子虫寄生率和寄生密度呈一定差异,黄色蜂种高于选育蜂种和黑色蜂种;同一蜂群内部,不同个体间孢子虫寄生情况也有所不同。3.蜂场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通过染色处理、形态观测,初步确诊所采集的吉林省蜜蜂微孢子虫样品类型均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4.感染蜜蜂微孢子虫的蜂群,均不同程度产生下痢症状,蜂群代谢增强,蜂王提前产卵,工蜂体质下降,进而产生春衰等不良后果。下痢蜜蜂排泄于巢门口、箱底、箱壁、框梁及蜂巢内,并传染给其它蜜蜂和越冬饲料,严重的会使越冬失败,全群覆灭。5.对各组合实验蜂群蜜蜂越冬数据进行U检验,结果为A、B、C各组合间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即感染蜜蜂微孢子虫的蜂群,蜜蜂死亡率和饲料消耗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较重的蜂群,蜜蜂越冬死亡率和饲料消耗量高于感染较轻的蜂群。死亡率最高的单群达到69.39%,最低的仅为22.22%。蜜蜂微孢子虫感染率与蜜蜂越冬安全成正相关。6.蜜蜂春繁效率的高低,与蜜蜂微孢子虫的感染率息息相关。春繁起点的高低决定蜂群发展的快慢,对照组蜂群群势发展良好,6月20日测定的蜂数平均值对照组为6.8框,远大于A组合4.6框。受蜜蜂微孢子虫感染的蜂群,工蜂体质差,更替较慢,恢复期较长,直接影响养蜂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为蜜蜂微孢子虫的防治和侵染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筛选重要的抗寒、抗病功能基因,并在分子水平上诊治蜜蜂微孢子虫病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养蜂经济效益,保障蜂产品安全,从而推动我国特色蜜蜂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