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点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65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比较火针点刺法同常规毫针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以及两者差异,并分析其治疗机制,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治疗,探索、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火针点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组36例,脱落2例,对照组36例,脱落2例,剔除1例。两组患者在神经内科的基础治疗方法上完全一样。治疗组选取患侧上肢腧穴(合谷穴、阳溪穴、阳池穴、阳谷穴、外关穴、曲池穴、臂臑穴、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用火针点刺治疗,每3天一次,一个疗程为15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选取患者上肢腧穴(合谷穴、阳溪穴、阳池穴、阳谷穴、外关穴、曲池穴、臂臑穴、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每1天一次,一个疗程为15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间隔3天进行下一个疗程。观察在治疗前、1个疗程治疗后、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水肿程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受限程度评分的比较情况,运用 SPSS19.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评分对比,经独立样本 t检验, P=0.004<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改善疼痛上,治疗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组内比较,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症状评分对比,经配对样本 t检验,两组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1个疗程后两组在改善疼痛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第2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积分评分经配对样本 t检验,两组皆 P=0.000<0.01,两者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理组与对照组在改善疼痛方面有统计学差异。  2、治疗组与对照组水肿积分评分对比,经独立样本 t检验,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改善水肿程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水肿积分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经配对样本 t检验,结果均为 P=0.000<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改善水肿均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组与对照组受限积分评分对比,治疗组治疗一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经配对样本 t检验, P=0.859>0.01,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改善受限程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受限积分组内比较,1个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受限积分评分对比,经配对样本 t检验,两组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1个疗程后两组在改善受限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第2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受限积分评分经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皆P=0.000<0.01,两者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理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受限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  4、治疗组与对照组总分积分评分对比,经独立样本 t检验,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于改善整体情况方面的改善,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两组治疗前后受限总积分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经配对样本 t检验,结果均为 P=0.000<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改善整体情况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火针刺法与单纯针刺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对于疼痛的改善均有疗效,但是疗效需要更多地积累,且火针刺法对疼痛的改善要优于单纯针刺法。  2、火针刺法与单纯针刺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对于水肿的改善均有疗效,且火针刺法对水肿的改善要优于单纯针刺法。  3、火针刺法与单纯针刺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对于受限的改善均有疗效,火针点刺法同单纯针刺法对受限的改善作用相当。  4、火针点刺法在效果的评定中优于单纯针刺法。
其他文献
目的:近年来,卵巢早衰患者发病率逐渐增加,而有关卵巢早衰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较少,本项目拟通过收集卵巢早衰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卵巢早衰的中医证型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卵巢早衰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