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的传播以及未来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都离不开翻译。根据操控学派的代表人物勒菲弗尔提出的改写理论,任何翻译都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任何翻译都是对原文的改写和操控。中国现当代文学通过翻译对外传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译本要在海外被接受离不开译入语的赞助人、主流诗学、意识形态的操控。故而,在翻译过程中,译本在形式与内容上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写,这种改写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译文文本在语言与形式上的变异。王安忆的代表作《长恨歌》一经出版就获得广泛赞誉,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和“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被誉为“城市文学的教科书”。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更在于文中对上海娓娓道来的城市叙述与女性抒写。美国汉学家白睿文和陈毓贤合作翻译了该小说,并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该译著引起了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并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这充分说明了《长恨歌》英译本是一个通过翻译在海外获得认可与接受的翻译。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为基础,从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及方法两方面着手,分析改写理论三要素对《长恨歌》英译本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的操控,同时解释译本由此产生的变异现象。目前为止,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翻译研究的成果较为鲜见,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来分析译本变异背后的原因则无先例。通过对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长恨歌》英译过程中的变异现象受到来自目的语意识形态、主流诗学以及赞助人的操控,集中体现在城市形象及主人公形象在译文中的再塑造等方面。在翻译过程中,赞助人的操控主要是由出版社与媒体来实施的,表现为通过增补策略为小说加上副标题,以及为提高阅读体验调整译文文本结构与段落。在意识形态方面,从中西方的社会意识形态、风土人情及宗教文化等角度对比得出译者采用增补、创造性的叛逆、概略、文化省略等方式构建了一个众人心目中的文本城市。在诗学形态方面,通过措词、句法排列、目的语读者的习惯与文学审美需求以及专有名词等方面对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译文为了迎合目的语主流诗学在以上各方面均有程度不同的变异。这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学要被认可与接受,应该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同时也可证明改写理论在解释文学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变异现象的适用性。此外,本文希望通过对《长恨歌》英译本的案例分析,能丰富改写理论在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这有助于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