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禽流感GD/1/96株的M2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序列测定,并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了M基因,同时研制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抗禽流感新药,旨在为我国禽流感的新型疫苗的研制、快速诊断以及化学防制奠定基础。具体内容如下: 1.取感染GD1/9620小时的未死SPF鸡胚的尿囊膜、肌肉等组织研磨、匀浆,提取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编码M2蛋白的cDNA,以pMD18-T为载体克隆转化到感受态的大肠杆菌中,经酶切和PCR分析鉴定后,测定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到M2基因的cDNA全长为311bp,包括整个阅读框297bp,编码97个氨基酸残基。由于M2蛋白可作为新一代的流感疫苗,因而M2基因的成功克隆可为M2蛋白的大量表达和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2.从pUCM1质粒中亚克隆M基因至转移载体pFastBacl质粒,PCR鉴定后,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bacmid杆粒rBacM,以M13为引物作PCR分析,证明M基因已转入其中。用CellFECTIN试剂包裹rBacM杆粒转染sf9细胞,96h收取感染细胞。细胞表达产物裂解后作SDS-PAGE蛋白电泳和Western-blot,证明M基因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且具有与天然M1蛋白具有相似的活性。琼扩试验表明重组M1蛋白可作为诊断抗原。 3.针对禽流感病毒的复制特点和致病机理,我们研制了抗流感新药‘呼毒灵’。并对其抗病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96只30日龄AIV阴性AA肉鸡平均分为5组,第1组不接毒,不给药;第6组静脉接种(i.v.)未感染病毒的鸡胚尿囊液0.2ml/只。第2、3、4、5组i.V.感染病毒的鸡胚尿囊液0.2ml/只(2.09×109 23EID50),其中第5组作为接毒对照,其余在接毒前8h饲喂自配1、2、3号药。同时用30只健康AA肉鸡平均分为3组,作1、2、3号药的安全性试验。接毒后,每天观察鸡群,将死亡的鸡作病理解剖。在PI的第4天无菌翅静脉采血1ml作淋转,观察鸡只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给1号药的第2组鸡只死亡率、感染率均最低,与第5组相比较P<0.01,差异极显著;给3号药组与第5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淋转结果表明,给1、3号药组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细胞转化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呼毒灵’1、3号药有很好的防治AI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