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已成为致命、致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除内科药物疗法外,各种物理因子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超短波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研究尚少见,而旋磁的研究虽然很多,但疗效仍不确定,尤其对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有关药物对脑梗死的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物理疗法多用于恢复期,即对后遗症的治疗。我们探讨将超短波、旋磁用于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以促进脑水肿吸收和神经修复,从而达到神经功能部分恢复的目的。 本实验应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超短波、旋磁对脑缺血组织水含量、梗死灶体积大小、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超短波、旋磁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并初探其治疗机制。 实验对象及方法 一、实验对象 健康Wistar大鼠52只,雌雄各半,体重270-320g,2.5-3月龄。参照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入选标准为Zea-Longa 5级评分法评分2分,即行走时向病灶对侧转圈。52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对照组(n=15)、超短波治疗组(简称USW组,n=14)、旋磁治疗组(简称RM组,n=14)。 二、治疗方法 USW组:用五官超短波电疗机(DC-CⅡ)治疗,电极直径4cm,对置,电极表面距鼠头皮约2cm,调谐至无热量,即调谐至第一档输出功率约为